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众甫,京口人。
隐居不务进取,与皇甫御史友善,精庐接近。
后各游四方,曾寄处士诗曰:"伏腊同鸡黍,柴门闭雪天。
"时宦亦有征辟者,守死善道,卒不就。
众甫诗婉媚绮错,巧用文字,工于兴喻,文流中佳士也。
同在一时者,有赵微明、于逖、蒋涣、元季川,俱山颠水涯,苦学贞士,名同兰茝之芳,志非银黄之慕。
吟咏性灵,陶陈衷素,皆有佳篇,不能湮落。
惜其行藏之大概,不见于记录,故缺其考详焉。
南史,字季直,幽州人。
工弈棋,神算无敌,游心太极。
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
中岁感激,始苦节学文,无希世苟合之意。
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闲,情致兼美,如并、燕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肃宗时,庙堂奖拔,仕为左卫仓曹参军。
后避乱寓居扬州扬子。
难平再召,未及赴而卒。
有诗一卷,今传。
况,字逋翁,苏州人。
至德二年,天子幸蜀,江东侍郎李希言下进士。
善为歌诗,性诙谐,不修检操,工画山水。
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
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
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
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
及泌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被宪劾贬饶州司户,作诗曰:"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遂全家去,隐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况暮年一子即亡,追悼哀切,吟曰:"老人丧爱子,日暮泣成血。
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
"其年又生一子,名非熊,三岁始言,在冥漠中闻父吟苦,不忍,乃来复生。
非熊后及第,自长安归庆,已不知况所在。
或云,得长生诀仙去矣。
今有集二十卷传世,皇甫湜为之序。
良史,至德中仕为侍御史。
诗体清雅,工于形似,又多警句。
盖其珪璋特达,早步清朝,兴致不群,词苑增价。
虽平生似昧,而篇什多传。
灵彻,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
自童子辞父兄入净,戒行果洁。
方便读书,便觉勤苦,授诗法于严维,遂藉藉有声。
及维卒,乃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
因以书荐于包侍郎佶,佶得之大喜;又以书致于李侍郎纾。
时二公以文章风韵为世宗。
贞元中,西游京师,名振辇下。
缁流疾之,遂造飞语激动中贵,因诬奏得罪,徙汀洲。
会赦,归东越。
时吴、楚间诸侯,各宾礼招延之。
元和十一年,终于宣州开元寺,年七十有一。
门人迁归,建塔于山阴天柱峰下。
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
如《芙蓉寺》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
"《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耳寄家书。
"性巧逸,居沃洲寺,尝取桐叶剪刻制器为莲花漏,置盆水之上,穿细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
初居嵩阳兰若,后来住匡庐东林寺。
如天目、四明、栖霞及衡、湘诸名山,行锡几遍。
尝与灵一上人约老天台,未得遂志。
虽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有集十卷,及录大历至元和中名人《酬唱集》十卷,今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