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
〔宋〕 1012 - 1067 年
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
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
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
便人只求百幅。
癸卯重阳日,襄书。
【上篇(论茶)】

茶色贵白。
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
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茶有真香。
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
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
正当不用。

茶味主于甘滑。
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
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
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
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钳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
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
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
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
先须熁盏令热。
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论茶器)】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
隔其中,以有容也。
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
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
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
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其一】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其二】
日暖香繁已盛开,开时曾绕百千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紫极腾轩曜,青春委蕣颜。
云軿何处去,金殿几时还。
仗下编箫咽,陵中夜烛闲。
六宫哀送返,疑是梦魂间。
节候近清明,游人已踏青。
插花穿戟户,酤酒向旗亭。
日迥林光润,风回海气腥。
未知何处乐,归路已严扃。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93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