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清〕 1873 - 1929 年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溯千年血统,似续相承,废专制行共和,改革先从家族起;
入廿纪盘涡,竞争益烈,以保种为爱国,救时还赖子孙贤。
凉亭畔,团坐到三更。
万壑鱼龙醒不夜,疏星河汉度无声。
双扇扑流萤。
万松里,庭院自深深。
宾客纵横争短榻,儿童错落弄鸣琴。
老子正高吟。
余乡人也,于赤县神州,有当秦汉之交,屹然独立群雄之表数十年,用其地,与其人,称蛮夷大长,留英雄之名誉于历史上之一省。
于其省也,有当宋元之交,我黄帝子孙与北狄异种血战不胜,君臣殉国,自沈崖山,留悲愤之记念于历史上之一县。
是即余之故乡也。
乡名熊子,距崖山七里强,当西江入南海交汇之冲,其江口列岛七,而熊子宅其中央,余实中国极南之一岛民也。
先世自宋末由福州徙南雄,明末由南雄徙新会,定居焉,数百年栖于山谷。
族之伯叔兄弟,且耕且读,不问世事,如桃源中人,顾闻父老口碑所述,吾大王父最富于阴德,力耕所获,一粟一帛,辄以分惠诸族党之无告者。
王父讳维清,字镜泉,为郡生员,例选广文,不就。
王母氏黎。
父名宝瑛,字莲涧。
夙教授于乡里。
母氏赵。
余生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实太平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
生一月而王母黎卒。
逮事王父者十九年。
王父及见之孙八人,而爱余尤甚。
三岁仲弟启勋生,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
六岁后,就父读,受中国略史,五经卒业。
八岁学为文。
九岁能缀千言。
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日治帖括,虽心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辄埋头钻研,顾颇喜词章。
王父、父母时授以唐人诗,嗜之过于八股。
家贫无书可读,惟有《史记》一,《纲鉴易知录》一,王父、父日以课之,故至今《史记》之文,能成诵八九。
父执有爱其慧者,赠以《汉书》一,姚氏《古文辞类纂》一,则大喜,读之卒业焉。
父慈而严,督课之外,使之劳作,言语举动稍不谨,辄呵斥不少假借,常训之曰:“汝自视乃如常儿乎!”至今诵此语不敢忘。
十三岁始知有段、王训祜之学,大好之,渐有弃帖括之志。
十五岁,母赵恭人见背,以四弟之产难也,余方游学省会,而时无轮舶,奔丧归乡,已不获亲含殓,终天之恨,莫此为甚。
时肄业于省会之学海堂,堂为嘉庆间前总督阮元所立,以训诂词章课粤人者也。
至是乃决舍帖括以从事于此,不知天地间于训诂词章之外,更有所谓学也。
己丑年十七,举于乡,主考为李尚书端棻,王镇江仁堪。
年十八计偕入京师,父以其稚也,挚与偕行,李公以其妹许字焉。
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且见上海制造局译出西书若干种,心好之,以无力不能购也。
其年秋,始交陈通甫。
通甫时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