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周〕 前372 - 前289 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
’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
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惟助为有公田。
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文王之谓也。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
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