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周〕 前372 - 前289 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2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