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周〕 前372 - 前289 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