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周〕 前372 - 前289 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归,斯受之而已矣。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
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
士憎兹多口。
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孔子也。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文王也。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2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