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明〕 1518 - 1593 年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释名
井水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曰:“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
”又在草部蓝淀一药的释名项下曰:“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
亦可干收,用染青碧。
”据考,蓝是指加工蓝色染料的植物,主要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
可见,浸蓝水就是用蓼蓝、石灰等加工蓝色染料过程中产生的水。
释名
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主治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
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
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
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
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
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
这是火针是古的用途。
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
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
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
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
  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治瘫痪不仁。
  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
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
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
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
“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
”应当进针适当。
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
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附方
平头针:是火针的一种。
一般火针,针头是尖的,平头针呢,针头是平的,专门用来治眼病。
凡是肝虚的人,眼睛昏,眼泪多,甚至长一层顽厚的皮膜,障在瞳孔之前,这便是所谓这两种翳子,都可采用平头火针熨烙法来治疗。
平头针的针头平而圆,这圆头的大小和翳子的大小差不多。
把针头烧红,迎向眼珠面前,徐徐熨烙,接触要非常轻,只以翳膜渐渐烘干、渐渐裂破为度。
翳破之后,可用除翳药敷点。
释名
垤,音迭,土堆之意。
蚁垤土,又名“蚁封”。
主治
治孤刺疮。
取土七粒和醋涂搽。
死胎在腹,或胞衣不下。
取蚁垤土三升,装布袋中,拓在产女胸下,死胎或胞衣自出。
释名
亦名孩儿茶、乌垒泥。
制法:用细茶末装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出,捣汁熬制,即成乌爹泥。
原产地在云南一带。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鼻渊(鼻孔里常流清涕)。
用乌爹泥末吹进鼻孔。
牙疳口疮。
用乌爹泥、硼砂等分,研末搽患处。
又法:用乌爹泥、雄黄、贝母等分,研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
下疳阴疮。
用乌爹泥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
又方:乌爹泥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共研为末,涂搽。
痔疮肿痛。
用乌爹泥、麝香,共研为末,和唾液涂搽。
脱肛气热。
用乌爹泥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共研为末,调人乳搽肛上。
此方亦可治痔疮。
附方
此外,乌爹泥还有化痰生津、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等作用。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