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宋〕 1037 - 1101 年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乱叶和凄雨,投空如散丝。
流年一如此,游子去何之。
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
他年著清德,仍复畏人知。
【其一】
近省榜到郡,首承高过,欢慰可量。
沉困累年,行业充富,乡曲荣耀,交游喜快,甚休!甚休!春风暄和,奉计即日起居安胜。
御试必更在上等。
盘桓都下,为况何如。
惟顺时珍爱。
【其二】
某去秋因乡人自高密过此,托致手书,不知达否?奉违累岁,无缘一接谈笑,倾仰殊甚。
榜中乡人,所识惟吾兄一人,其余岂尽新俊耶!车马必稍留都下,因风,无惜惠问。
与人托庇邻封,每荷存记,特辱荣讯,愧汗可量。
即日履兹霜候,起居佳胜。
未缘参见,惟日瞻企,尚冀以时珍卫,区区。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此蔡君谟《梦中》诗也。
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
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
“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又有人和云:
“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韶又知作诗。
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
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
遂落籍。
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
胡楚云:
“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龙靓云:
“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故知杭人多惠也。
酒勿嫌浊,人当取醇。
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凝神。
浑盎盎以无声,始从味入。
杳冥冥其似道,径得天真。
伊人之生,以酒为命。
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
稻米无知,岂解穷理?曲捏糱有毒,安能发性?乃知神物之自然,盖与天工而相并。
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
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之中圣。
湛若秋露,穆如春风。
疑宿云之解驳,漏朝日之暾红。
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
酷爱孟生,知其中之有趣。
犹嫌白老,不颂德而言功。
兀尔坐忘,浩然天纵。
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满,惟忧百咳榼之空。
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
夜光之壁,不可以铺。
刍换豢饱我,而不我觉。
布帛袄燠我,而我不娱。
惟此君独游万物之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闲州闾。
五斗解酲,不问妻妾。
结袜庭中,观廷尉之度量。
脱靴殿上,夸谪仙之敏捷。
阳醉逖地,常陋王式之褊。
歌呜仰天,每讥杨恽之狭。
我欲眠而君且去,有客何嫌?人借而我不闻,其谁敢接?殊不知人之齐圣,匪昏之如。
古者晤语,必旅之于。
独醒者汨罗之道也,屡舞者高阳之徒欤!恶蒋济而射木人,又何狷浅?
杀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
故我内全其天,外寓于酒。
浊者以饮吾仆,清者以酌吾友。
吾方耕于渺莽之野,而汲于清冷之渊。
以酿此醪,然后举洼樽而属予口。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毬。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厌求。
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