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宋〕 1051 - 1107 年
名或作黻。
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
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
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
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举止怪异,有洁癖。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
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名一家。
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
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
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
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岏、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
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
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友知也。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
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
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
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
裴休率意写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勾,其势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
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
丁道护,欧、虞笔始勾,古法亡矣。
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自柳世始有俗书。
唐官告在世,为褚、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
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
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
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
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
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披撇,致大失真。
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差,乃知颜出于褚也。
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
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说出于柳。
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
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
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
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石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颠教颜
此晋纸式也,可为之。
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复不可,只如此者乃佳耳。
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
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
书画自怡外,无所慕。
芾顿首。
二曾常见之,甚安。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辩光尤可憎恶也。
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惶恐顿首。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
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
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
有暇作谱,发一笑于事外。
新岁勿招口业,佳。
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1.0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