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宋〕 1130 - 1200 年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
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
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
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阴阳,一道也。
太极,无极也。
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
纟因缊交感,变化不穷。
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
《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
卦虽不同,所同者奇、耦;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
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
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
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时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
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
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
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见者也。
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