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
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
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
秋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丘。
公至自会。
卫侯入于夷仪。
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冬,郑公孙夏帅师伐陈。
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传】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以报孝伯之师也。
公患之,使告于晋。
孟公绰曰:「崔子将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归,何患焉!其来也不寇,使民不严,异于他日。」齐师徒归。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
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
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三之《大过》三。
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
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困于石,往不济也。
据于蒺藜,所恃伤也。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
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
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
甲戌,飨诸北郭。
崔子称疾,不视事。
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
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
公拊楹而歌。
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勿许。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
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
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
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死。
祝佗父祭于高唐,至,覆命。
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申蒯侍渔者,退,谓其宰曰:「尔以帑免,我将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与之皆死。
崔氏杀融蔑于平阴。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
【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夏五月,公至自楚。
庚午,卫侯衎卒,阍弑吴子余祭。
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子、薛人、小邾人城杞。
晋侯使士鞅来聘。
杞子来盟。
吴子使札来聘。
秋九月,葬卫献公。
齐高止出奔北燕。
冬,仲孙羯如晋。
【传】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楚人使公亲襚,公患之。
穆叔曰:「祓殡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列先祓殡。
楚人弗禁,既而悔之。
二月癸卯,齐人葬庄公于北郭。
夏四月,葬楚康王。
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
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
楚郏敖即位。
王子围为令尹。
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必代之昌。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公还,及方城。
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曰:「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公冶致使而退,及舍而后闻取卞。
公曰:「欲之而言叛,只见疏也。」公谓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对曰:「君实有国,谁敢违君!」公与公冶冕服。
固辞,强之而后受。
公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乃归。
五月,公至自楚。
公冶致其邑于季氏,而终不入焉。
曰:「欺其君,何必使余?」季孙见之,则言季氏如他日。
不见,则终不言季氏。
及疾,聚其臣,曰:「我死,必以在冕服敛,非德赏也。
且无使季氏葬我。」
葬灵王,郑上卿有事,子展使印段往。
伯有曰:「弱,不可。」子展曰:「与其莫往,弱不犹愈乎?《诗》云:『王事靡盬,不遑启处,东西南北,谁敢宁处?坚事晋、楚,以蕃王室也。
王事无旷,何常之有?」遂使印段如周。
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
吴子余祭观舟,阍以刀弑之。
郑子展卒,子皮即位。
于是郑饥而未及麦,民病。
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一钟,是以得郑国之民。
故罕氏常掌国政,以为上卿。
宋司城子罕闻之,曰:「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
使大夫皆贷。
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
宋无饥人。
叔向闻之,曰:「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
施而不德,乐氏加焉,其以宋升降乎!」
晋平公,杞出也,故治杞。
六月,知悼子合诸侯之大夫以城杞,孟孝伯会之。
郑子大叔与伯石往。
子大叔见大叔文子,与之语。
文子曰:「甚乎!其城杞也。」子大叔曰:「若之何哉?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
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诗》曰:『协比其邻,昏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罢来聘。
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
五月甲午。
宋灾。
宋伯姬卒。
天王杀其弟佞夫。
王子瑕奔晋。
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
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郑人杀良霄。
冬十月,葬蔡景公。
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子、薛人、杞人、小邾人会于澶渊,宋灾故。
【传】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罢来聘,通嗣君也。
穆叔问:「王子之为政何如?」对曰:「吾侪小人,食而听事,犹惧不给命而不免于戾,焉与知政?」固问焉,不告。
穆叔告大夫曰:「楚令尹将有大事,子荡将与焉,助之匿其情矣。」
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叔向问郑国之政焉。
对曰:「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
驷、良方争,未知所成。
若有所成,吾得见,乃可知也。」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对曰:「伯有侈而愎,子皙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
虽其和也,犹相积恶也,恶至无日矣。」
三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
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
有与疑年,使之年。
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
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也。
是岁也,狄伐鲁。
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
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
召之,而谢过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
敢谢不才。」遂仕之,使助为政。
辞以老。
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
于是,鲁使者在晋,归以语诸大夫。
季武子曰:「晋未可媮也。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有史赵、师旷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齐以师保其君。
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勉事之而后可。」
夏四月己亥,郑伯及其大夫盟。
君子是以知郑难之不已也。
蔡景侯为大子般娶于楚,通焉。
大子弑景侯。
初,王儋季卒,其子括将见王,而叹。
单公子愆期为灵王御士,过诸廷,闻其叹而言曰:「乌乎!必有此夫!」入以告王,且曰:「必杀之!不戚而愿大,视躁而足高,心在他矣。
不杀,必害。」王曰:「童子何知?」及灵王崩,儋括欲立王子佞夫,佞夫弗知。
戊子,儋括围蒍,逐成愆。
成愆奔平畦。
五月癸巳,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佞夫。
括、瑕、廖奔晋。
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罪在王也。
【经】二十有七春,齐侯使庆封聘。
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
卫杀其大夫宁喜。
卫侯之弟鱄出奔晋。
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传】二十七年春,胥梁带使诸丧邑者具车徒以受地,必周。
使乌余车徒以受封,乌余以众出。
使诸侯伪效乌余之封者,而遂执之,尽获之。
皆取其邑而归诸侯,诸侯是以睦于晋。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
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
』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
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卫宁喜专,公患之。
公孙免余请杀之。
公曰:「微宁子不及此,吾与之言矣。
事未可知,只成恶名,止也。」对曰:「臣杀之,君勿与知。」乃与公孙无地、公孙臣谋,使攻宁氏。
弗克,皆死。
公曰:「臣也无罪,父子死余矣!」夏,免余复攻宁氏,杀宁喜及右宰谷,尸诸朝。
石恶将会宋之盟,受命而出。
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
欲敛以亡,惧不免,且曰:「受命矣。」乃行。
子鲜曰:「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君失其信,而国无刑。
不亦难乎!且鱄实使之。」遂出奔晋。
公使止之,不可。
及河,又使止之。
止使者而盟于河,托于木门,不乡卫国而坐。
木门大夫劝之仕,不可,曰:「仕而废其事,罪也。
从之,昭吾所以出也。
将准愬乎?吾不可以立于人之朝矣。」终身不仕。
公丧之,如税服,终身。
公与免余邑六十,辞曰:「唯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且宁子唯多邑,故死。
臣惧死之速及也。」公固与之,受其半。
以为少师。
公使为卿,辞曰:「大叔仪不贰,能赞大事。
君其命之!」乃使文子为卿。
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
如晋,告赵孟。
赵孟谋于诸大夫,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
将或弭之,虽曰不可,必将许之。
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晋人许之。
如楚,楚亦许之。
如齐,齐人难之。
陈文子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
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齐人许之。
告于秦,秦亦许之。
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
五月甲辰,晋赵武至于宋。
丙午,郑良霄至。
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介。
司马置折俎,礼也。
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
戊申,叔孙豹、齐庆封、陈须无、卫石恶至。
甲寅,晋荀盈从赵武至。
丙辰,邾悼公至。
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
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
夏,晋侯使荀吴来聘。
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秋,宋公弑其世子痤。
晋人执卫宁喜。
八月壬午,许男宁卒于楚。
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葬许灵公。
【传】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金咸如晋修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
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
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
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
不集,三军暴骨。
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
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人救之。
平公曰:「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
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私欲已侈,能无卑乎?」
卫献公使子鲜为复,辞。
敬姒强命之。
对曰:「君无信,臣惧不免。」敬姒曰:「虽然,以吾故也。」许诺。
初,献公使与宁喜言,宁喜曰:「必子鲜在,不然必败。」故公使子鲜。
子鲜不获命于敬姒,以公命与宁喜言,曰:「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宁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闻君之出,敢闻其入?」遂行,从近关出。
告右宰谷,右宰谷曰:「不可。
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悼子曰:「吾受命于先人,不可以贰。」谷曰:「我请使焉而观之。」遂见公于夷仪。
反曰:「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
若不已,死无日矣。」悼子曰:「子鲜在。」右宰谷曰:「子鲜在,何益?多而能亡,于我何为?」悼子曰:「虽然,不可以已。」孙文子在戚,孙嘉聘于齐,孙襄居守。
二月庚寅,宁喜、右宰谷伐孙氏,不克。
伯国伤。
宁子出舍于郊。
伯国死,孙氏夜哭。
国人召宁子,宁子复攻孙氏,克之。
辛卯,杀子叔及大子角。
书曰:「宁喜弑其君剽。」言罪之在宁氏也。
孙林父以戚如晋。
书曰:「入于戚以叛。」罪孙氏也。
臣之禄,君实有之。
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专禄以周旋,戮也。
甲午,卫侯入。
书曰:「复归。」国纳之也。
大夫逆于竟者,执其手而与之言。
道逆者,自车揖之。
逆于门者,颔之而已。
公至,使让大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
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
』寡人怨矣。」对曰:「臣知罪矣!臣不佞不能负羁泄,以从手干牧圉,臣之罪一也。
有出者,有居者。
臣不能贰,通外内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也。
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从近关出。
公使止之。
卫人侵戚东鄙,孙氏愬于晋,晋戍茅氏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