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
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秋,齐侯,卫侯伐晋。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传】元年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
里而栽,广丈,高倍。
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
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
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檇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
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婚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三月,越及吴平。
吴入越,不书,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
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
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
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
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
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
楚未可弃,吴未可从。
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
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
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
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
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
秋八月,吴侵陈,修旧怨也。
齐侯、卫侯会于乾侯,救范氏也,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
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其所尝者,卒乘与
【经】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
宋乐髡帅师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
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传】三年春,齐、卫围戚,救援于中山。
夏五月辛卯,司铎火。
火逾公宫,桓、僖灾。
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至,命周人出御书,俟于宫,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乘马,巾车脂辖。
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
济濡帷幕,郁攸从之,蒙葺公屋。
自大庙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给。
有不用命,则有常刑,无赦。
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驾乘车。
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伤人则止,财可为也。
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也。」于是乎去表之蒿,道还公宫。
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
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
赵鞅以为讨。
六月癸卯,周人杀苌弘。
秋,季孙有疾,命正常曰:「无死。
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
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康子即位。
既葬,康子在朝。
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
』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
康子请退。
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
召正常,正常不反。
冬十月,晋赵鞅围朝歌,师于其南。
荀寅伐其郛,使其徒自北门入,己犯师而出。
癸丑,奔邯郸。
十一月,赵鞅杀士皋夷,恶范氏也。
【经】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夏,公会吴于鄫。
秋,公伐邾。
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宋人围曹。
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传】七年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
晋师侵卫,卫不服也。
夏,公会吴于鄫。
吴来征百牢,子服景伯对曰:「先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鲁不可以后宋。
且鲁牢晋大夫过十,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
君若以礼命于诸侯,则有数矣。
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
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今弃周礼,而曰必百牢,亦唯执事。」吴人弗听。
景伯曰:「吴将亡矣!弃天而背本不与,必弃疾于我。」乃与之。
大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
大宰嚭曰:「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
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
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
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
大所以保小,仁也。
背大国,不信。
伐小国,不仁。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孟孙曰:「二三子以为何如?恶贤而逆之?」对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今其存者,无数十焉。
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
知必危,何故不言?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乎?」不乐而出。
秋,伐邾,及范门,犹闻钟声。
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于吴,不许,曰:「鲁击柝闻于邾,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国内岂不足?」成子以茅叛,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邾众保于绎。
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囚诸负瑕。
负瑕故有绎。
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曰:「鲁弱晋而远吴,冯恃其众,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
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
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
若夏盟于鄫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
邾赋六百乘,君之私也。
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
宋人围曹。
郑桓子思曰:「宋人有曹,郑之患也。
不可以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
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强,许之。
旦而求之曹,无之。
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孙强为政,必去之。」及曹伯阳即位,好田弋。
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
【传】二十年春,齐人来征会。
夏,会于廪丘。
为郑故,谋伐晋。
郑人辞诸子侯,秋,师还。
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
出居于艾,遂适楚。
闻越将伐吴,冬,请归平越,遂归。
欲除不忠者以说于越,吴人杀之。
十一月,越围吴。
赵孟降于丧食。
楚隆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
主又降之,无乃有故乎!」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曰:『好恶同之。
』今越围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非晋之所能及也,吾是以为降。」楚隆曰:「若使吴王知之,若何?」赵孟曰:「可乎?」隆曰:「请尝之。」乃往。
先造于越军,曰:「吴犯间上国多矣,闻君亲讨焉,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从。
请入视之。」许之。
告于吴王曰:「寡君之老无恤,使陪臣隆敢展谢其不共。
黄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齐盟,曰:『好恶同之。
』今君在难,无恤不敢惮劳。
非晋国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为大夫忧,拜命之辱。」与之一箪珠,使问赵孟,曰:「句践将生忧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王曰:「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史黯何以得为君子?」对曰:「黯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王曰:「宜哉。」
【传】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隐公自齐奔越,曰:「吴为无道,执父立子。」越人归之,大子革奔越。
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
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
越人以归。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