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
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经】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
庚寅,我入祊。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
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于浮来。
螟。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传】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
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
辛亥,以妫氏归。
甲寅,入于郑。
陈金咸子送女。
先配而后祖。
金咸子曰:「是不为夫妇。
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齐人卒平宋、卫于郑。
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
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
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无骇卒。
羽父请谥与族。
公问族于众仲。
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来朝。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纳于大庙。
秋七月,杞侯来朝。
蔡侯、郑伯会于邓。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
【传】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
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
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
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纳于大庙。
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
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
藻、率、鞞、革□,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锡、鸾、和、铃,昭其声也。
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秋七月,杞侯来朝,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
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九月,入杞,讨不敬也。
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
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
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
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
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嘉耦曰妃。
怨耦曰仇,古之命也。
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穆公。
【传】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夏,君氏卒。
声子也。
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
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为公故,曰「君氏」。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温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
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
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
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
八月庚辰,宋穆公卒。
殇公即位。
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
』其是之谓乎!」
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
庚戌,郑伯之车偾于济。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经】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无冰。
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乙亥,尝。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传】十四年春,会于曹。
曹人致饩,礼也。
夏,郑子人来寻盟,且修曹之会。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乙亥,尝。
书,不害也。
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
焚渠门,入,及大逵。
伐东郊,取牛首。
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经】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夏四月,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传】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
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
邓南鄙郁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
楚子使薳章让于邓,邓人弗受。
夏,楚使斗廉帅师及巴师围郁。
邓养甥、聃甥帅师郁救。
三逐巴师,不克。
斗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
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
邓师大败,郁人宵溃。
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冬,曹大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
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
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