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
〔元〕 ? - ? 年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
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
官至大理少卿。
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
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
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
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
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
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
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
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
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
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
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昔有孟万年,脱帽狂不休。
今有李千秋,吟诗醉愈遒。
我久闻佳句,一面苦未酬。
殷勤忽过我,意气殊相投。
能道太白语,便可太白浮。
清论或抵掌,乌纱犹在头。
而我已颓然,颇有此乐不。
伟抱自卓荦,下国难淹留。
同来玉雪郎,外家乃名流。
好歌凤将雏,飞上丹极游。
人生自作计,北屋连南庄。
其间复何有,积粟埋屋梁。
敢村有退士,用意独异常。
种菊一万株,规作岁晚粮。
老农与老圃,工勤略相当。
春雨茁陈根,柔荑绿于秧。
剪翳披厥颖,叶盛在本昌。
啜之付茗碗,聊诳藜苋肠。
秋高饱风露,粲粲枝间黄。
使天而雨金,不可以为粮。
此赐何敢慢,再拜然后尝。
挼挲不劳咀,迸入牙颊香。
三咽下丹田,字之曰黄粱。
其情性具烈,毋以他馈伤。
为尔制颓龄,使尔寿而康。
彭泽有公田,秫种半顷强。
正使及秋成,所得亦已凉。
奈何不少忍,决去惊鸿翔。
百匝绕东篱,采采不盈筐。
高吟发清饿,持此送一觞。
珠玉实其腹,千载有耿光。
子亦慕陶者,闭户歌慨慷。
但得三径存,何虑一庄荒。
老我饥不死,谁与辟谷方。
作诗聊以赠,一笑为发棠。
眉山钟神秀,翁季天下伟。
直到仲虎辈,奕奕殊未已。
家为文章家,百年兼两侍。
存翁名侍从,颐山古肤使。
秘书性具存,文脉益演迤。
前除罗玉树,乃复有令子。
超趋夐不群,老气压纨绮。
早岁瑟僩篇,短檠午夜几。
要渠绍编刬,教示正勤止。
家宝未轻出,吾侪方侧耳。
一朝著斑衣,束书事行李。
堂上白发翁,为尔颜色喜。
涛江日日静,酒酣可以起。
慈湖在何许,精庐屹其沚。
我欲鼓枻游,浩渺曷涯涘。
长风驾高浪,瞥忽可千里。
如此宁不超,踔厉前无比。
须知归宿处,其道元甚迩。
鲤庭尊所闻,固自有源委。
愿毋厌凡近,读书愈穷理。
修程与远业,亦从今日始。
合沓来众誉,烜赫继世美。
持以贻家尊,良足当甘旨。
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
白发红颜乌帽翁,年年从尔觅年丰。
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
且喜畦秧三日雨,莫愁花信几番风。
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