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清〕 1613 - 1682 年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
明诸生。
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
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
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
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
最后定居华阴。
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
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
卒于曲沃。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
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
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
著作繁多,而毕生心力所注,在《日知录》一书,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别君二载馀,无从问君处。
苍苍大泽云,漠漠西山路。
神物定不辱,精英夜飞去。
只有延陵心,尚挂姑苏树。
他日过吴门,为招烈士魂。
燕丹宾客尽,独有渐离存。
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
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
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
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
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
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
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
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
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
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
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
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
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
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
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
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
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
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
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
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
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
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
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
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
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伟元居城阳,简之在丹徒。
古人庐墓有至意,独我未得心烦纡。
东西南北亦人子,岂知天路还崎岖。
奋矛跃马一到此,营地半亩先人隅。
筑室三楹户南向,前对日月开规模。
旧栽松树无触鹿,惟有老柏衔悲枯。
忆昔曾蒙至尊诏,共姜名字悬三吴。
至今东平冢上木,枝枝西靡朝皇都。
尔来天地春意绝,不见君父重呜呼。
一身去国无所泊,类此鸿雁三秋徂。
阴风怒号白日孤,吁嗟此室千年俱。
灵格移鄈上,洪流圯故宫。
事同沦泗鼎,时接堕天弓。
古木千章尽,层楼百尺空。
地维疑遂绝,皇鉴岂终穷。
仿佛神光下,昭回治象通。
雄才应有作,洒翰续秋风。
忌日仍逢闰,星躔近一周。
空山传御幄,茀路想行驺。
寝殿神衣出,祠官玉斝收。
蒸尝凭绝坞,鼗磬托荒陬。
薄海哀思结,遗臣涕泪稠。
礼应求草野,心可对元幽。
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游。
尚馀歌颂在,长此侑春秋。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