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清〕 1613 - 1682 年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
明诸生。
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
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
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
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
最后定居华阴。
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
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
卒于曲沃。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
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
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
著作繁多,而毕生心力所注,在《日知录》一书,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晨兴自江上,逾岭走钟山。
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
初日照宫阙,隐映城郭间。
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流转虽不居,咫尺犹天颜。
喜会牧马收,冈峦乍清闲。
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伫期龙虎气,得与春光还。
复想在宥初,苍生愿重攀。
大江从西来,东抵长干冈。
至今号栅洪,对城横石梁。
落日照金陵,火旻生秋凉。
都城久尘坌,出郊且相羊。
客有五六人,鼓枻歌沧浪。
盘中设瓜果,几案罗酒浆。
上坐老沙门,旧日名省郎。
曾折帝廷槛,几死丹陛旁。
天子自明圣,毕竟诛安昌。
南走侍密勿,一身再奔亡。
复有一少者,沈毅尤非常。
不肯道姓名,世莫知行藏。
其馀数君子,须眉各轩昂。
为我操南音,未言神已伤。
流贼自中州,楚实当其吭。
出入十五郡,南国无安疆。
血成江汉流,骨与灊庐望。
赫怒我先帝,亲遣元臣行。
北落开和门,三台动光芒。
一旦霣大命,藩后残荆襄。
遂令三楚间,哀哉久战场。
宁南佩侯印,忽焉竟披猖。
称兵据上流,以国资东阳。
岂无材略士,忍死奔遐荒。
落雁衡北回,穷乌树南翔。
可怜洞庭水,遗烈存中湘。
连营十三镇,恣肆无朝纲。
夜半相诛屠,三宫离武冈。
黔中亦楚地,君长皆印章。
国家有驱除,往往用土狼。
积雨闭摩泥,毒流涨昆明。
蛮陬地斗绝,极目天茫茫。
顷者西方兵,连岁争辰阳。
心悼黄屋远,眼倦烽火忙。
楚虽三户存,其人故倔强。
崎岖二君子,志意不可量。
郧公抗忠贞,左徒吐洁芳。
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仆本吴趋士,雅志陵秋霜。
适来新亭宴,得共宾主觞。
戮力事神州,斯言固难忘。
我宁为楚囚,流涕空沾裳。
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
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
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
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
云阳至京口,水似巴川萦。
逶迤见北山,乃是润州城。
城北江南旧军垒,当年戍卒曾屯此。
西上青天是帝京,矢边泪作长江水。
江水绕城回,山云傍驿开。
遥看白羽扇,知是顾生来。
绵上耕山日,青门灌圃时。
怀人初有叹,裂素便成辞。
一雁陵秋阔,双鱼入水迟。
任城楼突兀,大野泽参差。
物象今来异,天心此际疑。
风沙春气乱,彗孛夜芒垂。
见魃当郊舞,闻人叫庙嘻。
频翻坤轴动,乍斗日轮亏。
水竭愁鱼鳖,山空困鹿麋。
伤心犹赋敛,举目尽流离。
旅计真无奈,朋欢可更追。
秋吟酬鲍照,日饮对袁丝。
蛩急当轩响,花繁绕砌枝。
朱弦弥唱古,白雪每夸奇。
剑术人谁学,琴心尔共知。
三年嗟契阔,只羽倦差池。
尚愧劬劳忆,还添老大悲。
几窥尼父室,独近董生帷。
器忝南金许,文承绣段诒。
清风来彩笔,疏韵落芳卮。
西蜀元方草,东周梦未衰。
会须陪燕笑,重和邺中诗。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