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
〔汉〕 ? - ? 年
东汉南郡宜城人,字叔师。
安帝元初中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
作《楚辞章句》,为《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有《王叔师集》明人辑本。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
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
谋行职修,王甚珍之。
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
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愬,乃作《离骚经》。
离,别也。
骚,愁也。
经,径也。
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王、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与具会武关,遂胁与具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
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
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昔者孔子,叡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门人三千,罔不昭达。
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
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着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
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
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
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
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
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
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
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
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
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
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
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
冬夏更运去若颓,寒来暑往难逐追,形容减少颜色亏。
时忽晻晻若骛驰,意中私喜施用为。
内无所恃失本义,志愿不得心肝沸,忧怀感结重叹噫。
岁月已尽去奄忽,亡官失禄去家室。
思想君命幸复位,久处无成卒放弃。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