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周〕 前551 - 前479 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