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明〕 1506 - 1571 年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
嘉靖十九年举人。
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
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推山调达自相加,满眼婆提与夜叉。
为爱如来深法坐,飞来箭镞是莲花。
甫里县西角,吴淞水流澌。
吾往不能归,入门复咨赍。
小女来相将,牵衣问何之。
人生会有适,怜汝途姑时。
馀峰先生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
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
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
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
然亦用是不谐于世。
君年二十馀,举进士,居郎署。
不十年,为两司。
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
君又施施然不肯承迎人。
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

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
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
即至他所,亦然。
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馀,如此也。
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
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
及归,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
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
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
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躐。
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馀年矣。
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
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
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
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
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哉?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
”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
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樟也,则楩、梓、豫樟才,而栎不才矣。
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樟不才矣。
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年十六年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
周氏家有羊狗之疴。
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
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
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体在。
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
明年夏五月茬任,实司那之马政。
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
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
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
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
《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
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
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
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
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微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
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
几榻亦不能具。
月得俸黍米二石。
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
因诵其语以为《厅记》。
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3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