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汉〕 前154 - 前93 年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
武帝时,入长安,上书自荐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待诏金马门。
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
博学多才,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自己的观点,“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但因性格诙谐,滑稽多智,常在武帝面前谈笑,被汉武帝视为俳优之人,不得重用。
于是著《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其中赋体散文《答客难》是其代表作,开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
杨雄的《解嘲》和班固有《答客戏》,都是由《答客难》的形式发展来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东方朔》二十篇”。
东方朔亦著有《神异经》。
《史记》载,东方朔将死之际,以《诗经》“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之句上谏,希望汉武帝能远离小人,阻退谗言。
之后不久东方朔去世,后人评价其行为正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写照。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廪,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今则不然。
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譬若鹡鸰,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馀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折羽翼兮摩苍天。
合樽促席相娱,计策弃捐不收。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