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卧疾禅房里。
问君年,才过四十,胡为如此。
人笑君同师伯齴,君只狂呼自喜。
狗窦豁、尽容卿未。
犹剩左车能决肉,更何妨、拥鼻哦经史。
石可漱,砺吾齿。
青鞋且踏南山寺。
更同行、诗僧词客,善谈名理。
啖罢山厨樱笋饭,佛阁晴空漫倚。
一饱后、破除万事。
谁坐寺门闲说虎,万山松,一霎腥风起。
亟摇手,真来矣。
酒向旗亭贳。
蓦然间、歌丝一缕,飘来墙罅。
却是吴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
群合乐、南薰门下。
中有一人尤相熟,是襄王、筵上曾逢者。
一句句,乡关话。
更阑软语终难罢。
叹此间、梁台宋苑,断垣颓瓦。
我到东京真失计,卿亦何为然也。
得毋类、明妃远嫁。
此语殊悲非相戏,碎花枝、莫漫将人打。
英雄泪,浩盈把。
日暖莺声细。
喜亭亭、依然玉琢,吴宫小字。
暂别红尘刚一载,还傍画楼珠砌。
却又斗、新兴鬟髻。
多少桃腮和杏脸,算旧人、远胜新人丽。
论族望,雒阳魏。
看花漫忆当年事。
记人名、一般颜色,几般才艺。
自被子规催去急,零落娇香满地。
拚舞榭、为伊长闭。
若使紫台真再返,笑鸿都、枉用骖鸾计。
花凝笑,又含睇。
一病惊秋暮。
暗澹煞、五更青鬓,万山红树。
煎药真长高谊在,结驷连镳相顾。
仆惫矣、诸君无苦。
纵惫此心犹炯炯,试扶吾、一上秋城去。
沙雁落,细如雨。
韩园旧日曾歌舞。
有多少、缕金裙子,酒和墨污。
那数三千珠履客,高会春申极浦。
当日事、何人记取。
黔董颀邹今不见,只十围、梅似青铜古。
花尚好,人非故。
匹马冲寒发。
看满目、残山剩水,轘辕伊阙。
我到关河惊岁暮,却值梁园飞雪。
不须怨、汴京烟月。
歌罢添衣仍命酒,只今宵、离恨多于发。
男儿事,有本末。
珊瑚十丈凭敲折。
叹世上、非公知我,几成怪物。
此外半生谁鲍子,负此真非豪杰。
最感是、留髡烛灭。
后夜相思铜雀下,想漳河、水染啼痕血。
今不醉,后何益。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