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隋帝宫门,杨柳岸、春浓花涨。
曾密报、杜家书记,平安无恙。
相赏每多松石意,此情原在钱刀上。
记红桥、风月六年游,皆君饷。
瓜果宴,离旌漾。
禅智寺,骊歌唱。
任吴霜鬓里,渐为君酿。
谩说休文围带减,吾年四十还须杖。
夜阑时、梦汝帽檐斜,论诗状。
蘸水垂杨,漫天丝柳,千条万绪楼头。
正图冰清浅,斜靠帘钩。
拟把玉容重整,才匀面、怊怅还休。
恹恹甚,今春三月,忒似深秋。
堪羞。
韶华纵好,奈旧情已换。
往事难留。
只梁间玉剪,劝我登楼。
帘押朦胧未卷,青山外、不忍凝眸。
无过是、潇潇春雨,点点离愁。
败屋东头,偶然行散,十分情重。
满地苔钱,雨榭烟廊都空。
蘸水燕雏晴故掠,荫街丝柳风偏弄。
伤情处,是旧家年少,登山一恸。
记当日、孝标姊妹,僧绰儿郎,嬉游曾共。
多少春衫,斜着金鞭闲控。
一自攀髯人去早,江南莺燕成何用。
拚此生,绣户珠帘,付之一梦。
得怜堂后,有丹楼飞起,当年争羡。
阳夏门庭能咏絮,那更溪山葱茜。
带雨房栊,和烟帘幕,零乱东湖面。
碧阑干里,有人斜映琼扇。
可惜人去匆匆,而今楼下,秋水帆如箭。
老我三吴好男子,绿鬓忽然衰贱。
蔓草霜浓,丛祠露悄,白昼鼪鼯现。
舍南舍北,乱飞王谢家燕。
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
回首夭桃露井。
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1.9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