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清〕 1715 - 1763 年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着贾蓉带领家下人等与贾敬送去,向贾蓉说道:“你留神看太爷喜欢不喜欢,你就行了礼来。
你说:‘我父亲遵太爷的话未敢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
’”贾蓉听罢,即率领家人去了。
这里渐渐的就有人来了。
先是贾琏,贾蔷到来,先看了各处的座位,并问:“有什么顽意儿没有?”家人答道:“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未敢预备顽意儿。
前日听见太爷又不来了,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着呢。

次后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都来了,贾珍并尤氏接了进去。
尤氏的母亲已先在这里呢。
大家见过了,彼此让了坐。
贾珍尤氏二人亲自递了茶,因说道:“老太太原是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侄儿,这样日子,原不敢请他老人家,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是这个意思。
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
”凤姐儿未等王夫人开口,先说道:“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
因叫我回大爷,今日断不能来了,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很烂的。
”贾珍听了笑道:“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原故,若是这么着就是了。

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
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
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
”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
正说着,外头人回道:“大老爷,二老爷并一家子的爷们都来了,在厅上呢。
”贾珍连忙出去了。
这里尤氏方说道:“从前大夫也有说是喜的。
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
昨日开了方子,吃了一剂药,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凤姐儿道:“我说他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
”尤氏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
”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
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
”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
”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
”黛玉道:“我不依。
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宝玉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
”四人正难分解,有人来请吃饭,方往前边来。
那天早又掌灯时分,王夫人,李纨,凤姐,迎,探,惜等都往贾母这边来,大家闲话了一回,各自归寝。
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
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
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
”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
林黛玉早已醒了,觉得有人,就猜着定是宝玉,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
因说道:“这早晚就跑过来作什么?”宝玉笑道:“这天还早呢!你起来瞧瞧。
”黛玉道:“你先出去,让我们起来。
”宝玉听了,转身出至外边。
黛玉起来叫醒湘云,二人都穿了衣服。
宝玉复又进来,坐在镜台旁边,只见紫鹃,雪雁进来伏侍梳洗。
湘云洗了面,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趁势洗了就完了,省得又过去费事。
”说着便走过来,弯腰洗了两把。
紫鹃递过香皂去,宝玉道: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搓了。
”再洗了两把,便要手巾。
翠缕道:“还是这个毛病儿,多早晚才改。
”宝玉也不理,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嗽了口,完毕,见湘云已梳完了头,便走过来笑道:“好妹妹,替我梳上头罢。
”湘云道:“这可不能了。
”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先时怎么替我梳了呢?”湘云道:“如今我忘了,怎么梳呢?”宝玉道:“横竖我不出门,又不带冠子勒子,不过打几根散辫子就完了。
”说着,又千妹妹万妹妹的央告。
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
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
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
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
我记得是一样
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
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
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
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
走罢,回家去坐着。
”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
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
林黛玉和香菱坐了。
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
不在话下。
如今且说宝玉因被袭人找回房去,果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呢,见宝玉来了,便说道:“你往那里去了?老太太等着你呢,叫你过那边请大老爷的安去。
还不快换了衣服走呢。
”袭人便进房去取衣服。
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
”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
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袭人抱了衣服出来,向宝玉道:“左劝也不改,右劝也不改,你到底是怎么样?你再这么着,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
”一边说,一边催他穿了衣服,同鸳鸯往前面来见贾母。
见过贾母,出至外面,人马俱已齐备。
刚欲上马,只见贾琏请安回来了,正下马,二人对面,彼此问了两句话。
只见旁边转出一个人来,“请宝叔安”。
宝玉看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只是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
贾琏笑道:“你怎么发呆,连他也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
”宝玉笑道:“是了,是了,我怎么就忘了。
”因问他母亲好,这会子什么勾当。
贾芸指贾琏道:“找二叔说句话。
”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
”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

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
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
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
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
话说宝玉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连脸上疮痕平服,仍回大观园内去。
这也不在话下。
且说近日宝玉病的时节,贾芸带着家下小厮坐更看守,昼夜在这里,那红玉同众丫鬟也在这里守着宝玉,彼此相见多日,都渐渐混熟了。
那红玉见贾芸手里拿的手帕子,倒像是自己从前掉的,待要问他,又不好问的。
不料那和尚道士来过,用不着一切男人,贾芸仍种树去了。
这件事待要放下,心内又放不下,待要问去,又怕人猜疑,正是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之际,忽听窗外问道:“姐姐在屋里没有?”红玉闻听,在窗眼内望外一看,原来是本院的个小丫头名叫佳蕙的,因答说:“在家里,你进来罢。
”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
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
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
你替我收着。
”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佳蕙道:“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一个大夫来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
”红玉道:“那里的话,好好的,家去作什么!”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
”红玉道:“胡说!药也是混吃的。
”佳蕙道:“你这也不是个长法儿,又懒吃懒喝的,终久怎么样?”红玉道:“怕什么,还不如早些儿死了倒干净!”佳蕙道:“好好的,怎么说这些话?”红玉道:“你那里知道我心里的事!”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
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我们算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像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
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
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
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
你说可气不可气?”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
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
那时谁还管谁呢?”这两句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由不得眼睛红了,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
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

说凤姐和宝玉回家,见过众人。
宝玉先便回明贾母秦钟要上家塾之事,自己也有了个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又着实的称赞秦钟的人品行事,最使人怜爱。
凤姐又在一旁帮着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等语,说的贾母喜欢起来。
凤姐又趁势请贾母后日过去看戏。
贾母虽年老,却极有兴头。
至后日,又有尤氏来请,遂携了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过去看戏。
至晌午,贾母便回来歇息了。
王夫人本是好清净的,见贾母回来也就回来了。
然后凤姐坐了首席,尽欢至晚无话。
却说宝玉因送贾母回来,待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
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
当下众嬷嬷丫鬟伺候他换衣服,见他不换,仍出二门去了,众嬷嬷丫鬟只得跟随出来,还只当他去那府中看戏。
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
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作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
”说着,请了安,又问好,劳叨半日,方才走开。
老嬷嬷叫住,因问:“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来的不是?”二人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
”一面说,一面走了。
说的宝玉也笑了。
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
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
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
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
”宝玉笑道:“在那里看见了?”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的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
”宝玉笑道:“不值什么,你们说与我的小幺儿们就是了。
”一面说,一面前走,众人待他过去,方都各自散了。
闲言少述,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
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
”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不了,那里肯在家一日。
”宝玉道:“姐姐可大安了?”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他。
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