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唐〕 833 - 909 年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计奈相尤。
尘飘马尾甘蓬转,酒忆江边有梦留。
隋帝旧祠虽寂寞,楚妃清唱亦风流。
可怜别恨无人见,独背残阳下寺楼。
雨洒江声风又吹,扁舟正与睡相宜。
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一阵孤军不复回,更无分别只荒堆。
莫言赋分须如此,曾作文皇赤子来。
也知有意吹嘘切,争奈人间善恶分。
但是秕糠微细物,等闲抬举到青云。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