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宋〕 1019 - 1086 年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起屠维作噩,尽著雍郭牂,凡十年。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己酉,公元二八九年)
夏,四月,太庙成。
乙巳,祫祭。
大赦。
慕容廆遣使请降,五月,诏拜廆鲜卑都督。
廆谒见何龛,以士大夫礼,巾衣诣门;龛严兵以见之,廆乃改服戎衣而入。
人问其故,廆曰:“主人不以礼待客,客何为哉!”龛闻之,甚惭,深敬异之。
时鲜卑宇文氏、段氏方强,数侵掠廆,廆卑辞厚币以事之。
段国单于阶以女妻廆,生皝、仁、昭。
廆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
冬,十月,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十一月,丙辰,尚书令济北成侯荀勖卒。
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宠。
久在中书,专管机事。
及迁尚书,甚罔怅。
人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皇池,诸君何贺邪!”
帝极意声色,遂至成疾。
杨骏忌汝南王亮,排出之。
甲申,以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徙南阳王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始平王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并假节之国。
立皇子乂为长沙王,颖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遹为广陵王。
又封淮南王子迪为汉王,楚王子仪为毘陵王,徙扶风王畅为顺阳王,畅弟歆为新野公。
畅,骏之子也。
琅邪王觐弟澹为东武公,繇为东安公。
觐,亻由之子也。
初,帝以才人谢玖赐太子,生皇孙遹。
宫中尝夜失火,帝登楼望之,遹年五岁,牵帝裾入暗中曰:“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
”帝由是奇之。
尝对群臣称遹似宣帝,故天下咸归仰之。
帝知太子不才,然恃遹明慧,故无废立之心。
复用王佑之谋,以太子母弟柬、玮、允分镇要害。
又恐杨氏之逼,复以佑为北军中候,典禁兵。
帝为皇孙遹高选僚佐,以散骑常侍刘寔志行清素,命为广陵王傅。
寔以时俗喜进趣,少廉让,尝著《崇让论》,欲令初除官通谢章者,必推贤让能,乃得通之。
一官缺则择为人所让最多者用之,以为:“人情争则欲毁己所不如,让则竞推于胜己。
故世争则优劣难分,时让则贤智显出。
当此时也,能退身修己,则让之者多矣,虽欲守贫贱,不可得也。
驰骛进趋而欲人见让,犹却行而求前也。

淮南相刘颂上疏曰:“陛下以法禁宽纵,积之有素,未可一旦直绳御下,此诚时宜也。
然至于矫世救弊,自宜渐就清肃;譬犹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当渐靡而往,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
自泰始以来,将三十年,凡诸事业,不茂既往,以陛下明圣,犹未反叔世之敝,以成始初之隆,传之后世,不无虑乎!使夫异时大业,或有不安,其忧责犹在陛
起著雍敦牂,尽旃蒙赤奋若,凡八年。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公元二三八年)
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
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
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
”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
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
”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
吴人欲戮其使,羊道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
若魏伐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形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
”吴主曰:“善!”乃大勒兵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
”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
”帝问于护军将军蒋济曰:“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已固,利不可得,深入则非力所及,浅入则劳而无获;权虽子弟在危,犹将不动,况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我之不克,冀其折节事己耳。
然沓渚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守,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得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
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
”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
汉主立皇后张氏,前后之妹也。
立王贵人子璿为皇太子,瑶为安定王。
大司农河南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性好尚于秘书郎郤正,正曰:“奉亲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
”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
”正曰:“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施为,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知也!”光知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
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自然,不可力强致也。
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
”正深谓光言为然。
正,俭之孙也。
吴人铸当千大钱。
夏,四月,庚子,南乡恭侯韩暨卒。
庚戌,大赦。
六月
起昭阳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三年。
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
春,正月,朔,蜀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祎欢饮沉醉,修起刺祎,杀之。
祎资性泛爱,不疑于人。
越巂太守张嶷尝以书戒之日:“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于刺客。
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待信新附太过,宜鉴前事,少以为警。
”祎不从,故及祸。
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
王昶、毌丘俭闻东军败,各烧屯走。
朝议欲贬黜诸将,大将军师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
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
师弟安东将军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而已。
以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
未集,而雁门、新兴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
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引二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
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丧,上下离心,贤愚解体,谬之甚矣!君人者,苟统斯理而以御国,行失而名扬,兵挫而战胜,虽百败可也,况于再乎!
光禄大夫张缉言于师曰:“恪虽克捷,见诛不久。
”师曰:“何故?”缉曰:“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求不得死乎!”
二月,吴军还自东兴。
进封太傅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恪遂有轻敌之心,复欲出军。
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
中散大夫蒋延固争,恪命扶出。
因著论以谕众曰:“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雠欲相除也。
有仇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
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也。
然今所以能敌之者,但以操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及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
加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
当今伐之,是其厄会。
圣人急于趋时,诚谓今日。
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
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
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
若一朝陨没,志画不立,贵令
起昭阳大荒落,尽屠维大渊献,凡七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九年(癸巳,公元二七三年)
春,正月,辛酉,密陵元侯郑袤卒。
二月,癸巳,乐陵武公石苞卒。
三月,立皇子只为东海王。
吴以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
夏,四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
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
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
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
钟会有悖逆之心。
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
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
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
”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吴人多言祥瑞者,吴主以问侍中韦昭,昭曰:“此家人筐箧中物耳!”昭领左国史,吴主欲为其父作纪,昭曰:“文皇不登帝位,当为传,不当为纪。
”吴主不悦,渐见责怒。
昭忧惧,自陈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不听。
时有疾病,医药监护,持之益急。
吴主饮群臣酒,不问能否,率以七升为限。
至昭,独以茶代之,后更见逼强。
又酒后常使侍臣嘲弄公卿,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愆失,辄见收缚,至于诛戮。
昭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群臣不睦,不为佳事,故但难问经义而已。
吴主以为不奉诏命,意不忠尽,积前后嫌忿,遂收昭付狱。
昭因狱吏上辞,献所著书,冀以此求免。
而吴主怪其书垢故,更被诘责,遂诛昭,徙其家于零陵。
五月,以何曾领司徒。
六月,乙未,东海王祗卒。
秋,七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有蔽匿者以不敬论。
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
帝使杨后择之,后惟取洁白长大而舍其美者。
帝爱卞氏女,欲留之。
后曰:“卞氏三世后族,不可屈以卑位。
”帝怒,乃自择之,中选者以绛纱系臂,公卿之女为三夫人、九嫔、二千石、将、校女补良人以下。
起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公元二五六年)
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
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夏,四月,庚戌,赐大将军昭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丙辰,帝幸太学,与诸儒论《书》、《易》及《礼》,诸儒莫能及。
帝常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讲宴于东堂,并属文论,特加礼异,谓秀为儒林丈人,沈为文籍先生。
帝性急,请召欲速,以望职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贲五人,每有集会,辄奔驰而至。
秀,潜之子也。
六月,丙午,改元。
姜维在钟提,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
安西将军邓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士卒雕残,仓廪空虚,百姓流离。
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
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仗未复,二也。
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
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
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外仓,五也。
贼有黠计,其来必矣。

秋,七月,姜维复率众出祁山,闻邓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拒之。
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
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
维与其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期,不至,故败,士卒星散,死者甚众,蜀人由是怨维。
维上书谢,求自贬黜;乃以卫将军行大将军事。
八月,庚午,诏司马昭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
癸酉,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九月,以司徒高柔为太尉。
文钦说吴人以伐魏之利,孙峻使钦与骠骑将军吕扰及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硃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图青、徐。
峻饯之于石头,遇暴疾,以后事付从父弟偏将军纟林。
丁亥,峻卒。
吴人以纟林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召吕据等还。
己丑,吴大司马吕岱卒,年九十六。
始岱亲近吴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后遂荐拔,官至侍御史。
原性忠壮,好直言。
岱时有得失,原辄谏争,又公论之。
人或以告岱,岱叹曰:“是我所以贵德渊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徐德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于何闻过!”谈者美之。
吕据闻孙纟林代孙峻辅政,大怒,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纟林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纟林。
冬,十月,丁未,纟林遣从兄宪将兵逆据于江都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6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