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宋〕 1019 - 1086 年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起玄勣阉茂八月,尽上章困敦,凡八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
◎龙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年
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冬,十月,丁酉,上幸骊山温汤,太子监国;丁未,还宫。
庚戌,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癸丑,诏以四年正月有事于泰山,仍以来年二月幸东都。
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
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田主诣司宪讼之,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为治。
西台舍人袁公瑜遣人易姓名上封事告之,上曰:“圉师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圉师谢曰:“臣备位枢轴,以直道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
至于作威福者,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作威福!”上怒曰:“汝恨无兵邪!”许敬宗曰:“人臣如此,罪不容诛。
”遽令引出。
诏特免官。
癸酉,立皇子旭轮为殷王。
十二月,戊申,诏以方讨高丽、百济,河北之民,劳于征役,其封泰山、幸东都并停。
风海道总管苏海政受诏讨龟兹,敕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发兵与之俱。
至兴昔亡之境,继往绝素与兴昔亡有怨,密谓海政曰:“弥射谋反,请诛之。
”时海政兵才数千,集军吏谋曰:“弥射若反,我辈无噍类,不如先事诛之。
”乃矫称敕,令大总管赍帛数万段赐可汗及诸酋长,兴昔亡帅其徒受赐,海政悉收斩之。
其鼠尼施、拔塞干两部亡走,海政与继往绝追讨,平之。
军还,至疏勒南,弓月部复引吐蕃之众来,欲与唐兵战;海政以师老不敢战,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
由是诸部落皆以兴昔亡为冤,各有离心。
继往绝寻卒,十姓无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其馀众附于吐蕃。
是岁,西突厥寇庭州,刺史来济将兵拒之,谓其众曰:“吾久当死,幸蒙存全以至今日,当以身报国!”遂不释甲胄,赴敌而死。
◎龙朔三年癸亥,公元六六三年
春,正月,左武卫将军郑仁泰讨铁勒叛者馀种,悉平之。
乙酉,以李义府为右相,仍知选事。
二月,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更名瀚海都护;徙故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更名云中都护。
以碛为境,碛北州府皆隶瀚海,碛南隶云中。
三月,许圉师再贬虔州刺史,杨德裔以阿党流庭州,圉师子文思、自然并免官。
右相河间郡公李义府典选,恃中宫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铨综无次,怨讟盈路,上颇闻之,从容谓义府曰:“卿子及婿颇不谨,多为非法。
我尚为卿掩覆,卿宜戒之
起强圉作噩,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三年有奇。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
◎神功元年丁酉,公元六九七年
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宫。
突厥默啜寇灵州,以许钦明自随。
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欲城中选良将,引精兵、夜袭虏营,而城中无谕其意者。
箕州刺史刘思礼学相人于术士张憬藏,憬藏谓思礼当历箕州,位至太师。
思礼念太师人臣极贵,非佐命无以致之,乃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阴结朝士,托相术,许人富贵,俟其意悦,因说以“綦连耀有天命,公必因之以得富贵。
”凤阁舍人王勮兼天官侍郎事,用思礼为箕州刺史。
明堂尉河南吉顼闻其谋,以告合宫尉来俊臣,使上变告之。
太后使河内王武懿宗推之。
懿宗令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凡小忤意者皆引之。
于是思礼引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孙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及王勃兄泾州刺史勔、弟监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穷楚毒以成其狱。
壬戌,皆族诛之,亲旧连坐流窜者千馀人。
初,懿宗宽思礼于外,使诬引诸人。
诸人既诛,然后收思礼,思礼悔之。
懿宗自天授以来,太后数使之鞫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周、来之亚。
来俊臣欲擅其功,复罗告吉顼;顼上变,得召见,仅免。
俊臣由是复用,而顼亦以此得进。
俊臣党人罗告司刑府史樊惎谋反,诛之。
惎子讼冤于朝堂,无敢理者,乃援刀自刳其腹。
秋官侍郎上邽刘如璿见之,窃叹而泣。
俊臣奏如璿党恶逆,下狱,处以绞刑;制流绞州。
尚乘奉御张易之,行成之族孙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
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兄弟皆得幸于太后,常傅硃粉,衣锦绣。
昌宗累迁散骑常侍,易之为司卫少卿;拜其母韦氏、臧氏为太夫人,赏赐不可胜纪,仍敕凤阁侍郎李迥秀为臧氏私夫。
迥秀,大亮之族孙也。
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晋卿皆侯易之门庭,争执鞭辔,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
癸亥,突厥默啜寇胜州,平狄军副使安道买击破之。
甲子,以原州司马娄师德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春,三月,戊申,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谷,唐兵大败,孝杰死之。
孝杰遇契丹,帅精兵为前锋,力战。
契丹引退,孝杰追之,行背悬崖,契丹回兵薄之,宏晖先遁,孝杰坠崖死,将士死亡殆尽。
管记洛阳张说驰奏其事。
太后赠孝杰官爵,遣使斩宏晖以徇;使者未至,宏晖以立功得免。
武攸宜军渔阳,闻孝杰等败没,军中震恐,不敢进。
契丹乘胜寇幽州
起旃蒙大荒落二月,尽强圉协洽,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
◎神龙元年乙巳,公元七零五年
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甲寅,复国号曰唐。
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
复以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老君为玄元皇帝。
乙卯,凤阁侍郎、同平章事韦承庆贬高要尉;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房融除名,流高州;司礼卿崔神庆流钦州。
杨再思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
太后之迁上阳宫也,太仆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独呜咽流涕。
桓彦范、张柬之谓曰:“今日岂公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
”元之曰:“元之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
且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也,虽获罪,实所甘心。
”是日,出为亳州刺史。
甲子,立妃韦氏为皇后,赦天下。
追赠后父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以为:“异姓不王,古今通制。
今中兴之始,万姓喁喁以观陛下之政;而先王后族,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也。
且先朝赠后父太原王,殷鉴不远,须防其渐。
若以恩制已行,宜令皇后固让,则益增谦冲之德矣。
”不听。
初,韦后生邵王重润、长宁、安乐二公主,上之迁房陵也,安乐公主生于道中,上特爱之。
上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
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御。
”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
桓彦范上表,以为:“《易》称‘无攸遂,在中馈,贞吉’,《书》称‘牝鸡之辰,惟家之索’,伏见陛下每临朝,皇后必施帷幔坐殿上,预闻政事。
臣窃观自古帝王,未有与妇人共政而不破国亡身者也。
且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陵夫,违人也。
伏愿陛下览古今之戒,以社稷苍生为念,令皇后专居中宫,治阴教,勿出外朝干国政。

先是,胡僧慧范以妖妄游权贵之门,与张易之兄弟善,韦后亦重之。
及易之诛,复称慧范预其谋,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上庸县公,出入宫掖,上数微行幸其舍。
彦范复表言慧范执左道以乱政,请诛之。
上皆不听。
初,武后诛唐宗室,有才德者先死,惟吴王恪之子郁林侯千里褊躁无才,又数献符瑞,故独得免。
上即位,立为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
武后所诛唐诸王、妃、主、驸马等,皆无人葬埋,子孙或流窜岭表,或拘囚历年,或逃匿民间,为人佣保。
至是,制州县求访其柩,以礼改
起上章阉茂八月,尽昭阳赤奋若,凡三年有奇。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
◎景云元年庚戌,公元七一零年
八月,庚寅,往巽第按问。
重福奄至,县官驰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长史崔日知独帅众讨之。
留台侍御史李邕遇重福于天津桥,从者已数百人,驰至屯营,告之曰:“谯王得罪先帝,今无故入都,此必为乱;君等宜立功取富贵。
”又告皇城使闭诸门。
重福先趣左、右屯营,营中射之,矢如雨下。
乃还趣左掖门,欲取留守兵,见门闭,大怒,命焚之。
火未及然,左屯营兵出逼之,重福窘迫,策马出上东,逃匿山谷。
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
日知,日用之从父兄也,以功拜东都留守。
郑愔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
张灵均神气自若,顾愔曰:“吾与此人举事,宜其败也!”与愔皆斩于东都市。
初,愔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诛。
严善思免死,流静州。
万骑恃讨诸韦之功,多暴横,长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
又停以户奴为万骑;更置飞骑,隶左、右羽林。
姚元之、宋璟及御史大夫毕构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
”上从之。
癸巳,罢斜封官凡数千人。
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贬蒲州刺史。
赠苏安恒谏议大夫。
九月,辛未,以太子少师致仕唐休璟为朔方道大总管。
冬,十月,甲申,礼仪使姚元之、宋璟奏:“大行皇帝神主,应祔太庙,请迁义宗神主于东都,别立庙。
”从之。
乙未,追复天后尊号为大圣天后。
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
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既而惮其英武,欲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
”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
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谥故太子重俊曰节愍。
太府少卿万年韦凑上书,以为:“赏罚所不加者,则考行立谥以褒贬之。
故太子重俊,与李多祚等称兵入宫,中宗登玄武门以避之,太子据鞍督兵自若;及其徒倒戈,多祚等死,太子方逃窜。
向使宿卫不守,其为祸也胡可忍言!明日,中宗雨泣,谓供奉官曰:‘几不与卿等相见。
’其危如此,今圣朝礼葬,谥为节愍,臣窃惑之。
夫臣子之礼,过庙必下,过位必趋。
汉成帝之为太子,不敢绝驰道。
而重俊称兵宫内,跨马御前,无礼甚矣。
若以其诛武三思父子而嘉之,则兴兵以诛奸臣而尊君父可也;今
起著雍涒滩,尽上章阉茂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
◎景龙二年戊申,公元七零八年
春,二月,庚寅,宫有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
韦巨源请布之天下;从之,乃赦天下。
迦叶志忠奏:“昔神尧皇帝未受命,天下歌《桃李子》;文武皇帝未受命,天下歌《秦王破阵乐》;天皇大帝未受命,天下歌《堂堂》;则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娬媚娘》;应天皇帝未受命,天下歌《英王石州》。
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为顺天皇后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
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
”太常卿郑愔又引而申之。
上悦,皆受厚赏。
右补阙赵延禧上言:“周、唐一统,符命同归,故高宗封陛下为周王;则天时,唐同泰献《洛水图》。
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陛下继则天,子孙当百代王天下。
”上悦,擢延禧为谏议大夫。
丁亥,萧至忠上疏,以为:“恩幸者止可富之金帛,食之梁肉,不可以公器为私用。
今列位已广,冗员倍之,干求未厌,日月增数。
陛下降不赀之泽,近戚有无涯之请,卖官利己,鬻法徇私。
台寺之内,硃紫盈满,忽事则不存职务,恃势则公违宪章,徒忝官曹,无益时政。
”上虽嘉其意,竟不能用。
三月,丙辰,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
初,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境,河北有拂云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祈祷,牧马料兵而后度河。
时默啜悉众西击突骑施,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
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北阻大河,今筑城寇境,恐劳人费功,终为虏有。
”仁愿固请不已,上竟从之。
仁愿表留岁满镇兵以助其功,咸阳兵二百馀人逃归,仁愿悉擒之,斩于城下,军中股栗,六旬而成。
以拂云祠为中城,距东西两城各四百馀里,皆据津要,拓地三百馀里。
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戍诺真水为逻卫。
自是突厥不敢度山畋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
或问之,仁愿曰:“兵贵进取,不利退守。
寇至此,当并力出战,回首望城者,犹应斩之,安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其后常元楷为朔方军总管,始筑壅门。
人以是重仁愿而轻元楷。
夏,四月,癸未,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直学士八员,学士十二员,选公卿以下善为文者李峤等为之。
每游幸禁苑,或宗戚宴集,学士无不毕从,赋诗属和,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优者赐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