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明〕 1597 - 1679 年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
沿江自徐村进路,绕山盘曲而上,凡六里,有七十二湾,石磴千级。
山中有伏虎亭,梯以石墄,以便往来。
至顶半,冈名月轮山,上有天井,大旱不竭。
东为大湾,北为马鞍,西为云坞,南为高丽,又东为排山。
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若锥朋立。
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
宋时每岁腊前,僧必捧雪表进,黎明入城中,霰犹未集,盖其地高寒,见雪独早也。
山顶有真际寺,供五福神,贸易者必到神前借本,持其所挂楮镪去,获利则加倍还之。
借乞甚多,楮镪恒缺。
即尊神放债,亦未免穷愁。
为之掀髯一笑。
袁宏道《御教场小记》:
余始慕五云之胜,刻期欲登,将以次登南高峰。
及一观御教场,游心顿尽。
石篑尝以余不登保俶为笑。
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冶,高则树薄山瘦,草髡石秃,千顷湖光,缩为杯子。
北高峰、御教场是其例也。
虽眼界稍阔,然此躯长不逾六尺,穷目不见十里,安用许大地方为哉!石篑无以难。
镇海楼旧名朝天门,吴越王钱氏建。
规石为门,上架危楼。
楼基垒石高四丈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
左右石级登楼,楼连基高十有一丈。
元至正中,改拱北楼。
明洪武八年,更名来远楼,后以字画不祥,乃更名镇海。
火于成化十年,再造于嘉靖三十五年,是年九月又火,总制胡宗宪重建。
楼成,进幕士徐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
”草就以进,公赏之,曰:“闻子久侨矣。
”趋召掌计,廪银之两百二十为秀才庐。
渭谢侈不敢。
公曰:“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湜,倘用福先寺事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
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
尽橐中卖文物如公数,买城东南地十亩,有屋二十有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木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
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
始屋陈而无次,稍序新之,遂领其堂曰“酬字”。
徐渭《镇海楼记》:
镇海楼相传为吴越钱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服之意。
其基址、楼台、门户、栏楯,极高广壮丽,具载别志中。
楼在钱氏时,名朝天门。
元至正中,更名拱北楼。
皇明洪武八年,更名来远。
时有术者病其名之书画不祥,后果验,乃更今名。
火于成化十年,再建于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
予奉命总督直浙闽军务,开府于杭,而方移师治寇,驻嘉兴,比归,始与某官某等谋复之。
人有以不急病者。
予曰:“镇海楼建当府城之中,跨通衢,截吴山麓,其四面有名山大海、江湖潮汐之胜,一望苍茫,可数百里。
民庐舍百万户,其间村市官私之景,不可亿计,而可以指顾得者,惟此楼为杰特之观。
至于岛屿浩渺,亦宛在吾掌股间。
高翥长骞,有俯压百蛮气。
而东夷之以贡献过此者,亦往往瞻拜低回而始去。
故四方来者,无不趋仰以为观游的。
如此者累数百年,而一旦废之,使民若失所归,非所以昭太平、悦远迩。
非特如此已也,其所贮钟鼓刻漏之具,四时气候之榜,令民知昏晓,时作息,寒暑启闭,桑麻种植渔佃,诸如此类,是居者之指南也。
而一旦废之,使民懵然迷所往,非所以示节序,全利用。
且人传钱氏以臣服宋而建,此事昭著已久。
至方国珍时,求缓死于我高皇,犹知借Α事以请。
诚使今海上群丑而亦得知钱氏事,其祈款如珍之初词,则有补于臣道不细,顾可使其迹湮没而不章耶?予职清海徼,视今日务,莫有急于此者。
公等第营之,毋浚征于民,而务先以己。
”于是予与某官某等,捐于公者计银凡若干,募于民者若干。
遂集工材,始事于某年月日。
计所构,?石为门,上架楼,楼基
由昭庆缘湖而西,为餐香阁,今名片石居。
?阁精庐,皆韵人别墅。
其临湖一带,则酒楼茶馆,轩爽面湖,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张谓“昼行不厌湖上山,夜坐不厌湖上月”,则尽之矣。
再去则桃花港,其上为石函桥,唐刺史李邺侯所建,有水闸泄湖水以入古荡。
沿东西马塍、羊角埂,至归锦桥,凡四派焉。
白乐天记云:“北有石函,南有笕,决湖水一寸,可溉田五十余顷。
”闸下皆石骨磷磷,出水甚急。
徐渭《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
月倍此宵多,杨柳芙蓉夜色蹉。
鸥鹫不眠如昼里,舟过,向前惊换几汀莎。
筒酒觅稀荷,唱尽塘栖《白苎歌》。
天为红妆重展镜,如磨,渐照胭脂奈褪何。
神运石在龙井寺中,高六尺许,奇怪突兀,特立檐下。
有木香一架,穿绕窍窦,蟠若龙蛇。
正统十三年,中贵李德驻龙井。
天旱,令力士淘之。
初得铁牌二十四、玉佛一座、金银一锭,凿大宋元丰年号。
后得此石,以八十人舁起之。
上有“神运”二字,旁多款识,漶漫不可读,不知何代所镌,大约皆投龙以祈雨者也。
风篁岭上有一片云石,高可丈许,青润玲珑,巧若镂刻。
松磴盘屈,草莽间有石洞,堆砌工致?岩。
石后有片云亭,司礼孙公所构,设石棋枰于前,上镌“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之句。
游人倚徙,不忍遽去。
秦观《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张京元《龙井小记》:
过风篁岭,是为龙井,即苏端明、米海岳与辨才往来处也。
寺北向,门内外修竹琅琅。
并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园池,下复为方池承之。
池中各有巨鱼,而水无腥气。
池淙淙下泻,绕寺门而出。
小坐,与偕亭玩一片云石。
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
僧容亦枯寂,视诸山迥异。
王稚登《龙井诗》:
深谷盘回入,灵泉觱沸流。
隔林先作雨,到寺不胜秋。
古殿龙王在,空林鹿女游。
一尊斜日下,独为古人留。
袁宏道《龙井》诗:
都说今龙井,幽奇逾昔时。
路迂迷旧处,树古失名儿。
渴仰鸡苏佛,乱参玉版师。
破筒分谷水,芟草出秦碑。
数盘行井上,百计引泉飞。
画壁屯云族,红栏蚀水衣。
路香茶叶长,畦小药苗肥。
宏也学苏子,辨才君是非。
张岱《龙井柱铭》: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
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
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
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
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
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李流芳《十八涧》诗:
己酉始至十八涧,与孟旸、无际同到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
溪流淙然,山势回合,坐久不能去。
予有诗云:“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
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
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
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
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
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
”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