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清〕 1630或1640 - 1715 年
清山东淄川人,字留仙,号剑臣,又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
少时应试,为学政施闰章所激赏,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贡生。
久为乡村塾师,中间一度至宝应县为幕宾。
博采传闻,作小说《聊斋志异》,谈狐说鬼,实对时弊多所抨击。
另有诗文集及俚曲,均以“聊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
一说《醒世姻缘》亦出其手。
广平冯生,少轻脱,纵酒。
昧爽偶行,遇一少女,著红帔,容色娟好。
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
心窃好之。
薄暮醉归,道侧故有兰若,久芜废,有女子自内出,则向丽人也,忽见生来,即转身入。
阴思:「丽者何得在禅院中?」絷驴于门,往觇其异。
入则断垣零落,阶上细草如毯。
彷徨间,一斑白叟出,衣帽整洁,问:「客何来?」生曰:「偶过古刹,欲一瞻仰。」因问:「翁何至此?」叟曰:「老夫流寓无所,暂借此安顿细小。
既承宠降,山茶可以当酒。」乃肃宾入。
见殿后一院,石路光明,无复榛莽。
入其室,则帘幌床幕,香雾喷人。
坐展姓字,云:「蒙叟姓辛。」生乘醉遽问曰:「闻有女公子未适良匹,窃不自揣愿以镜台自献。」辛笑曰:「容谋之荆人。」生即索笔为诗曰:「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
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主人笑付左右。
少间,有婢与辛耳语。
辛起慰客耐坐,牵幕入,隐约数语即趋出。
生意必有佳报,而辛乃坐与嗢噱,不复有他言。
生不能忍,问曰:「未审意旨,幸释疑抱。」辛曰:「君卓荦士,倾风已久,但有私衷所不敢言耳。」生固请,辛曰:「弱息十九人,嫁者十有二。
醮命任之荆人,老夫不与焉。」生曰:「小生只要得今朝领小奚奴带露行者。」辛不应,相对默然。
闻房内嘤嘤腻语,生乘醉搴帘曰:「伉俪既不可得,当一见颜色,以消吾憾。」内闻钩动,群立愕顾。
果有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
望见生入,遍室张皇。
辛怒,命数人捽生出。
酒愈涌上,倒榛芜中,瓦石乱落如雨,幸不著体。

卧移时,听驴子犹龁草路侧,乃起跨驴,踉跄而行。
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鸱叫,竖毛寒心。
踟蹰四顾,并不知其何所。
遥望苍林中灯火明灭,疑必村落,竟驰投之。
仰见高闳,以策挝门,内问曰:「何人半夜来此?」生以失路告,内曰:「待达主人。」生累足鹄俟。
忽闻振管辟扉,一健仆出,代客捉驴。
生入,见室甚华好,堂上张灯火。
少坐,有妇人出,问客姓氏,生以告。
逾刻,青衣数人扶一老妪出,曰:「郡君至。」生起立,肃身欲拜。
妪止之坐,谓生曰:「尔非冯云子之孙耶?」曰:「然。」妪曰:「子当是我弥甥。
老身钟漏并歇,残年向尽,骨肉之间,殊多乖阔。」生曰:「儿少失怙,与我祖父处者,十不识一焉。
素未拜省,乞便指示。」妪曰:「子自知之。」生不敢复问,坐对悬想。

妪曰:「甥深夜何得来此?」生以胆力自矜诩,遂历陈所遇。
妪笑曰:「此大好事。
况甥名士,殊不玷于姻娅,野狐精何得强自高?甥勿虑,我能为若致之。」生谢唯唯
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
病鲤暴鳃,飞鸿铩羽,同吊寒江水。
见时相对,将从何处说起?
每每顾影自悲,可怜骯髒骨,消磨如此。
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难恃。
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未能免俗,亦云聊复尔耳。
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
少慕道(3),闻劳山多仙人(4),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5),甚幽。
一道士坐蒲团上(6),素发垂领(7),而神观爽迈(8)。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9)。
请师之。
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言:“能之。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王谨受教。
过月馀,手足重茧(10),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11)。
诸门人环听奔走。
一客曰:“良宵胜乐(12),不可不同。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13),且嘱尽醉。
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14),竞饮先釂(15),惟恐樽尽(16);而往复挹注(17),竟不少减。
心奇之。
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18)。
何不呼嫦娥来(19)?”乃以箸掷月中。
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
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20)。
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21)!”其声清越,烈如箫管(22)。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三人大笑。
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23),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几上肴核尚故(24)。
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25)。
”众诺而退。
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26),不过早樵而暮归。
弟子在家,未谙此苦(27)。
”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
明早当遣汝行。
”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道士问:“何术之求。
”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
”道士笑而允之。
乃传以诀(28),令自咒毕(29),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
又曰:“试入之。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
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
道士曰:“归宜洁持(30),否则不验。
”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
许姓,家淄之北郭(1)。
业渔。
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
饮则酹地(2),祝云(3):“河中溺鬼得饮。
”以为常。
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
让之饮,慨与同酌。
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
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4)。
”遂飘然去。
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
”果闻唼呷有声(5)。
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
喜极,申谢(6)。
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7),区区何足云报。
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8)。
”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
”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9);相见可呼王六郎。
”遂别。
明日,许货鱼,益沽酒(10)。
晚至河干(11),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
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如是半载。
忽告许曰:“拜识清扬(12),情逾骨肉。
然相别有日矣。
”语甚凄楚。
惊问之。
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
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
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
明日业满(13),当有代者,将往投生。
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
”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
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
相见遽违,良足悲侧;然业满劫脱(14),正宜相贺,悲乃不伦(15)。
”遂与畅饮。
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16),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
”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
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
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
儿抛岸上(17),扬手掷足而啼。
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
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
抵暮,渔旧处。
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
”问其故。
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
更代不知何期。
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
”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
许疑其复有代者。
曰:“非也。
前一念恻隐(18),果达帝天。
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19),来日赴任。
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20)。
”许贺曰:“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
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少年曰:“但往,勿虑。
”再三叮咛而去。
许归,即欲治装东下。
妻笑曰:“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语(21)。
”许不
青草白沙最可怜,始知南北各风烟。
途中寂寞姑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
马踏残云争晚渡,鸟衔落日下晴川。
一声欸乃江村暮,秋色平湖绿接天。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6.3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