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清〕 1692 - 1752 年
清浙江钱塘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
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举人。
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试博学鸿词科不遇。
搜奇嗜博,尝馆扬州马嶰谷、马半槎小玲珑山馆数年,尽阅其善本秘籍,多见宋人集。
学殖广博,尤谙辽宋典章人事,因撰《宋诗纪事》。
诗词皆工,诗品清高,而长于用书。
论词崇周美成、姜白石,继朱竹垞之「浙西词派」名家。
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又与查莲坡 同撰《绝妙好词笺》。
杭堇浦曰:「太鸿诗精深华妙,裁断众流,自新城、长水盛行一时,海内操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以孤澹。
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後未之或过也。」沈归愚曰:「樊榭徵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
诗亦清高,五言在刘慎虚、常建之间。
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dìng dòu)扫扯(chě)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王兰泉曰:「徵君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五言尤胜,大抵取法陶谢及王孟韦柳,而别有自得之趣。
莹然而清,窅(yǎo)然精深貌;深远貌而邃,撷宋诗之精诣而去其疏芜。
时沈文悫方以汉魏盛唐倡吴下,莫能相掩也。」翁覃谿曰:「樊榭以精细之思得韵得味,正亦从书卷中酝酿得来。」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列传·厉鹗传〉》。
自吹箫伴去,还再住、列仙儒。
想瑶草呼龙,梅花待鹤,诗鬓慵梳。
平生爱寻先隐,冷襟怀、要与俗人疏。
可惜风骚零落,而今才到清都。
漫郎曾赋石鱼湖。
流水绕阶除。
剩一片涓涓,断云新柳,照影荒渠。
宫奁已销馀艳,觅彩毫、何处写黄图。
说与游人记得,羽觞泛也应无。
帆色新年,又轻约、水枕春寒同载。
堤上沽酒,人家湘梅已先卖。
斜照傍、红楼未启,惜犹护、一层芳霭。
趁燕裙归,调鹦槛远,尘梦都改。
悄弹指、闲立平沙,更吹绿吴波缓衣带。
堪笑天涯踪迹,有垂杨相待。
人意与、东风是客,洗软香、雨际烟外。
且听钟度枫桥,旧情如在。
三月风颠吹断柳。
何况蔷薇,落处依苔厚。
折得一枝花在手,戴花人尚平安否。
行遍回塘销永昼。
水影蘋香,只是侵襟袖。
杜宇数声春欲瘦,斜阳艳艳醺如酒。
绿阴阴、江南千树,重来桃叶依旧。
十年不负烟波兴,付与殢人杯酒。
船唤否。
度一片凉云、最恋河桥柳。
凭阑望久。
趁萤影高低,渔歌断续,摇过五湖口。
归非偶。
正是清和时候。
深村乐事多有。
焙茶煮茧梅风里,换得霜鳞盈斗。
诗思瘦。
待小草湘兰、已入骚人手。
西泠永昼。
泛五日轻桡,独醒何事,散发醉还又。
曲巷低窗云色暮。
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
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
悔别翻将书信误。
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
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