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综
〔唐〕 ? - ? 年
蔡希综,“综”字《宋史·艺文志》作“悰”,又作“宗”、 “琮”。
唐代书法家。
曲职(今江苏丹阳)人,擅长书法。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撰并行书《治浦桥记》,另著有《法书论》一篇,自述家世及诸家书法授受渊源,而归本在用笔。
其兄希逸、希寂书法和中国画的造诣都很高,亦是当时的名家。
其兄蔡希周亦长于吟咏,有名于时。
蔡氏一门由晋至唐,无论在政治上还是书法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中唐内府法书收藏仍存有南北朝时期的数种蔡氏草书,就是一例,甚至在北宋内府的收藏中仍可见记载。
关于蔡氏世系及书法,除朱关田先生《蔡希综世系》、《蔡有邻及其先世善书者》二篇做了精审的考证外,其余寥寥。
余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有篆籀八体之法。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君知,咸能楷隶,俱为时所重。
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有邻,继于八体之迹。
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并深工章隶,颇为当代所称也。
周宣王史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
其后继迹者,伯喈得之极,元常或其亚。
草圣始自楚屈原,章草兴于汉章帝,楷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赵嗣、邯郸淳、胡昭、杜度,穷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宋、齐之间,王僧虔、羊欣、李镇东、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唐初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昭宗、颖川钟绍京、范阳张庭珪,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东汉崔瑗及寔,弘农张芝与弟昶,河东卫瓘及子恒,颖川钟繇及子会,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西河宋令文及子之望,东海徐峤之及子浩,兰陵萧诚及弟谅,如是数公等,并遭盛明之世,得从容于笔砚。
始其学也,则师资一同,及尔成功,乃菁华各擅,亦犹绿叶红花,长松翠柏,虽沾雨露,孕育于阴阳,而盘错森梢,蘴茸艳逸,各入门自媚,讵闻相下,咸自我而作古,因奇而立度,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
是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
此四贤者,自叹百载来未之逮也。
右军《笔阵图》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笔。
”昔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哂其无骨。
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近代已来,多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弃姓名。
夫书匪独不调端周正,先籍其笔力。
始其作也,须急向疾,不鹰视鹏游,信之自然,犹鳞之得水,羽之乘风,高下恣情,流转无碍。
蔡中郎云:“欲书先适意任情,然后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之毫,不能佳也。
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
”凡欲结构字体,未可虚发,皆须象其一物,若乌之形,若虫食木,若山若树,若云若雾,纵横有托,运用合度,可谓之书。
昔钟繇与胡昭俱能为行狎书。
繇初师刘德升,后传蔡邕笔法,由是学之致妙。
繇临终,于囊中出授子会曰:“吾精思三十余年,行坐未尝忘此。
常读佗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
若之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用其功如此。
右军云:“夫书之为意,取数非一。
”故纸者,阵也
  • 1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