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唐〕 768 - 824 年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邪?吾观李生在南阳公之侧,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为之思;有所不疑,疑之未尝不为之言;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
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以窥观称道洋洋者,抑亦左右前后有其人乎!凡在此趋公之庭,议公之事者,吾既从而游矣。
言而公信之者,谋而公从之者,四方之人则既闻而知之矣。
李生,南阳公之甥也。
人不知者,将曰:李生之托婚于贵富之家,将以充其所求而止耳。
故吾乐为天下道其为人焉。
今之从事于彼也,吾为南阳公爱之;又未知人之举李生于彼者何辞,彼之所以待李生者何道。
举不失辞,待不失道,虽失之此足爱惜,而得之彼为欢欣,于李生道犹若也。
举之不以吾所称,待之不以吾所期,李生之言不可出诸其口矣。
吾重为天下惜之。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
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
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
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
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
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