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榦
〔宋〕 1152 - 1221 年
宋福州闽县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为朱熹四大弟子之一,配享庙祀。
自幼聪颖,志趣广远。
年十七,父殁。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黄榦往见刘清之求学。
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熹以仲女妻之。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命黄榦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决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
吏治廉明,曾陈说抗金保民大计。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
后召为大理丞,时边备废弛,忌者恐其直言边事,排挤致使归里,遂授徒著书以终。
晚年隐居于武夷,潜心闽学研究,世称「勉斋先生」。
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诏赠朝奉郎。
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赐谥「文肃」。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从祀于孔庙,又建黄勉斋祠于府学内。
著有《周易系辞传解》一卷、《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孝经本旨》一卷、《论语注语问答通释》10卷、《勉斋先生讲义》一卷、《朱侍讲行状》一卷、《勉斋诗钞》一卷、《黄勉斋先生文集》八卷、《晦庵先生语续录》四十六卷、《勉斋集》四十卷、《书传》、《易解》、《四书通释》等。
物理须深玩,人心定不凡。
棣华春竞秀,鸿影暮相衔。
天性人为贵,同胞岂异心。
疾行迷后长,思昔更伤今。
忆昔孩提日,堂前聚戏嬉。
利心驱逸马,分背欲何之。
富贵真馀事,儿孙亦后身。
四支先自贼,骈拇若为人。
矢束折应难,叶密根无托。
斯道固昭然,叹息人何莫。
儒衣而儒冠,满口谈诗书。
君看阋墙心,异类诚不如。
我行箕山颠,上有贤弟兄。
高节振颓俗,馀芳丐后生。
二父及诸郎,异世真一体。
赋诗岂遗君,自以警不弟。
噫嘻!吾退不能为高蹈之靖节,吾进不能为玩世之东方。
腰折亦无米五斗,饿死安得粟一囊。
徒令汝曹困齑盐,对我面目青且黄。
冬寒轻裘不得御,朝饥软饭不得尝。
大儿知书故自忍,小儿叫怒来牵裳。
老夫对此忽自悟,呼儿并集来我傍。
人生穷通固有命,丈夫志气当自强。
万山环立两山起,伯仲埙篪风味多。
轩冕直能惊俗子,采薇千古不消磨。
登山如学道,可进不可已。
悬崖更千仞,壮志须万里。
平生石鼓怀,独酌灵源水。
峨峨大顶峰,欲往辄中止。
今朝复何朝,击楫渡清泚。
好风从西来,缥渺吹游子。
褰褰涉危巅,万象得俯视。
东南际大海,日月旋磨蚁。
烟云隔洲渚,历历犹可指。
城中十万家,嚣杂不到耳。
郊原与廛市,琐碎如聚米。
同来皆良俦,得酒共欢喜。
深林更叫啸,磐石恣徙倚。
摩挲陈公碑,岁月为我纪。
更持末后句,归以铭吾几。
催粥华鲸彻翠微,觉来屋瓦白差差。
初疑淡月霜天晓,忽失前山云幕垂。
田父腰镰禾欲耳,行人策杖足如锥。
老僧莫笑芒鞋苦,破釜生尘侬更悲。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3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