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平。
主痈肿疽创,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一名免核,一名白草,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白根,一名昆仑,生衡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莶,白莶也,或作蔹。
《毛诗》云:蔹蔓于野。
陆玑疏云:蔹似栝楼,叶盛而细,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也,幽人谓之乌服,其茎叶鬻以哺牛,除热。
《尔雅》云:萰,菟菄。
郭璞云:未详。
据玉篇云:菄,白蔹也。
经云:一名菟核,核与荄声相近,即此矣。
味甘寒。
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
生山谷石上。
案《广雅》云:昔邪,乌韭也,在屋曰昔邪,在墙曰垣衣。
《西山经》云:萆荔,状如乌韭。
《唐本》注云:即石衣也,亦名石苔,又名石发。
按《广雅》又云:石发,石衣也,未知是一否。
味苦辛、寒。
热瘰疬,鼠瘘,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一名夕句,一名乃东。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
味甘平。
主痎疟,解毒蛊,注。
(《御览》作蛀)不祥利水道。
久服轻身耐老。
(《御览》作能老。
)一名猳猪尿。
生山谷。
《吴普》曰:猪苓,神农甘,雷公苦无毒。
(《御览》引云,如茯芩,或生冤句,八月采。

《名医》曰:生衡山及济阴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案庄子云:豕零,司马彪注,作豕囊云,一名猪苓,根似猪卵,可以治渴。
味咸寒。
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厌寐。
生川谷。
《名医》曰:生石城及华阴山,采无时。
案《说文》云:羚大羊而细角。
《广雅》云:美皮冷角。
《尔雅》云:羚大羊。
郭璞云:羚羊似羊而大,角园锐,好在山崖间。
陶宏景云:《尔雅》名羱羊。
据《说文》云:苋山羊细角也。
《尔雅》云:羱如羊。
郭璞云:羱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苋即羱正字,然本经羚字,实羚字俗写,当以羚为是《尔雅》释文,引本草作羚。
味苦寒。
主百毒虫注,邪鬼,障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不迷或厌寐。
久服轻身。
生山谷。
《名医》曰:生永昌及益州。
案《说文》云: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
《尔雅》云:犀似豕。
郭璞云:形似水牛,猪头大腹,痹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鼻上,一在额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山海经》云:琴鼓之山多白犀。
郭璞云:此与辟寒,蠲忿,辟尘,辟暑,诸犀,皆异种也。
《范子计然》云:犀角出南郡,上价八千,中三千,下一千。
上兽,中品七种,旧同。
味苦平。
主目赤痛,眦伤,泪出,淤血,血闭,寒热酸无子。
一名魂常。
生川泽。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取。
案《说文》云:虻啮人飞虫。
《广雅》云:(上匿下虫虫)(虫龙),虻也此省文。
《淮南子》齐俗训云:水蚄为(上晦下心)荒。
高诱云:青蛉也。
又说山训云:虻、散积血。
神农黄帝咸,雷公甘,九月采(《御览》)。
《名医》曰:生大山,九月采。
案《说文》云:椒豆也,象豆生之形也。
答,小椒也,藿椒之少也。
《广雅》云:大豆,椒也,小豆,答也,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
《尔雅》云,戎叔,谓之荏叔,孙炎云大豆也。
味辛温。
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左上占左下贝右上又右下韭),味辛温。
主金创,创败,轻身不饥耐老。
生平泽。
《名医》曰:生鲁山。
案《说文》云:(左上占左下贝右上又右下韭)菜也,叶似韭。
《广雅》云:韭、(左上占左下贝右上又右下韭)、荞,其华谓之菁。
《尔雅》云:(左上占左下贝右上又右下韭)、鸿荟。
郭璞云:即(左上占左下贝右上又右下韭)菜也,又劲山贲。
陶宏景云:葱(左上占左下贝右上又右下韭)异物,而今共条,本经既无韭,以其同类,故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