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
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
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
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
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
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
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
”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
诸葛亮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
以与晋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
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亮。
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
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因涕泗百行。
帝于是惭悔而出。
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
”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
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
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
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
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
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
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
”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
诸葛亮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
以与晋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
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亮。
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
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因涕泗百行。
帝于是惭悔而出。
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
”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箄,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箄,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
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箸襦,寻作复(巾军)。
”儿云:“已足,不须复(巾军)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箸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箸复衣,但箸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
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
”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与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
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
”鞠爱过于所生。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箄,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箄,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
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箸襦,寻作复(巾军)。
”儿云:“已足,不须复(巾军)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箸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箸复衣,但箸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
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
”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与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
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
”鞠爱过于所生。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
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蓺事。
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
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
举坐叹其雄爽。
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
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
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合,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
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
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
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
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
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
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
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
其状磊落,一坐叹赏。
既散,诸人追味余言。
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
桓公读高士传,至於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
小字镇恶。
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
尝住宣武斋头。
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
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
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
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
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于是竟坐不得谈。
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
桓玄西下,入石头。
外白:“司马梁王奔叛。
”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蓺事。
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
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
举坐叹其雄爽。
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
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
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合,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
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
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
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
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
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
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
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
其状磊落,一坐叹赏。
既散,诸人追味余言。
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
桓公读高士传,至於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
小字镇恶。
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
尝住宣武斋头。
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
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
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
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
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于是竟坐不得谈。
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
桓玄西下,入石头。
外白:“司马梁王奔叛。
”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
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时人谓“看杀卫玠”。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
”或云谢幼舆言。
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
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
”
石头事故,朝廷倾覆。
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
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时人谓“看杀卫玠”。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
”或云谢幼舆言。
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
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
”
石头事故,朝廷倾覆。
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
王夷甫长裴成公四岁,不与相知。
时共集一处,皆当时名士,谓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计!”王便卿裴。
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
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
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
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
王夷甫长裴成公四岁,不与相知。
时共集一处,皆当时名士,谓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计!”王便卿裴。
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
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
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
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
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
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
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千丈松崩。
”
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
咸和中,丞相王公教曰:“卫洗马当改葬。
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
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
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
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王长史病笃,寝卧镫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箸柩中,因恸绝。
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
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
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
冀神理绵绵常,不与气运俱尽耳!”
王子敬与羊绥善。
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
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
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
”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
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
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
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千丈松崩。
”
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
咸和中,丞相王公教曰:“卫洗马当改葬。
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
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
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
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王长史病笃,寝卧镫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箸柩中,因恸绝。
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
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
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
冀神理绵绵常,不与气运俱尽耳!”
王子敬与羊绥善。
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
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
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
”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
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
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
驰使问主簿杨德祖。
应声答之,与帝心同。
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
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召诸公来。
峤至不谢,但求酒炙。
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
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
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
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
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
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
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
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
其悟捷如此。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
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
驰使问主簿杨德祖。
应声答之,与帝心同。
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
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召诸公来。
峤至不谢,但求酒炙。
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
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
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
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
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
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
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
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
其悟捷如此。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
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
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
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
”复问郗。
郗曰:“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
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
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
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
”复问郗。
郗曰:“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
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
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晏曰:“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
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诗不云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
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
”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都大侠,犹汉之楼护,郭氏惮之。
夷甫骤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
”郭氏小为之损。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
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儋粪。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
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
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
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
”鲲曰: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
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
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晏曰:“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
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诗不云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
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
”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都大侠,犹汉之楼护,郭氏惮之。
夷甫骤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
”郭氏小为之损。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
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儋粪。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
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
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
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
”鲲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