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之所貴者,仁也。
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
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
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
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
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
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
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爲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爲活板。
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爲一印,火燒令堅。
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爲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爲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爲神速。
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
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爲一帖,木格貯之。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不以木爲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爲餘羣從所得,至今保藏。
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爲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爲活板。
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爲一印,火燒令堅。
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爲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爲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爲神速。
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
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爲一帖,木格貯之。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不以木爲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爲餘羣從所得,至今保藏。
先生職臨錢塘江日①,有陳訴②負③綾絹二萬不償者。
公呼bai至詢之,雲:“某④家以制扇爲業,適⑤父死,而又自今春已來,連雨天寒,所制不售⑥,非故負之也。
”公熟視久之,曰:“姑⑦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爲汝發市⑧也。
”須臾扇至,公取白團夾絹二十扇,就判筆⑨隨意作行書草聖⑩及枯木竹石,頃刻而盡。
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也。
”其人抱扇泣謝而出。
始逾⑪府門,而好事者⑫爭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後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勝而去⑬。
遂盡償所逋⑭,一郡稱嗟,至有泣下者。
公呼bai至詢之,雲:“某④家以制扇爲業,適⑤父死,而又自今春已來,連雨天寒,所制不售⑥,非故負之也。
”公熟視久之,曰:“姑⑦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爲汝發市⑧也。
”須臾扇至,公取白團夾絹二十扇,就判筆⑨隨意作行書草聖⑩及枯木竹石,頃刻而盡。
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也。
”其人抱扇泣謝而出。
始逾⑪府門,而好事者⑫爭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後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勝而去⑬。
遂盡償所逋⑭,一郡稱嗟,至有泣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