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陽大淵獻,盡閼逢困敦,凡二年。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癸亥,公元三零三年)
春,正月,李特潛渡江擊羅尚,水上軍皆散走。
蜀郡太守徐儉以少城降,特入據之,惟取馬以供軍,餘無侵掠,赦其境內,改元建初。
羅尚保太城,遣使求和於特。
蜀民相聚爲塢者,皆送款於特,特遣使就撫之;以軍中糧少,乃分六郡流民於諸塢就食。
李流言於特曰:“諸塢新附,人心未固,宜質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備不虞。
”又與特司馬上官惇書曰:“納降如待敵,不可易也。
”前將軍雄亦以爲言。
特怒曰:“大事已定,但當安民,何爲更逆加疑忌,使之離叛乎!”
朝廷遣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帥水軍三萬以救羅尚。
岱以阜爲前鋒,進逼德陽。
特遣李蕩及蜀郡太守李璜就德陽太守任臧共拒之。
岱、阜軍勢甚盛,諸塢皆有貳志。
益州兵曹從事蜀郡任睿言於羅尚曰:“李特散衆就食,驕怠無備,此天亡之時也。
宜密約諸塢,刻期同發,內外擊之,破之必矣!”尚使睿夜縋出城,宣旨於諸塢,期以二月十日同擊特。
睿因詣特詐降。
特問城中虛實,睿曰:“糧儲將盡,但餘貨帛耳。
”睿求出省家,特許之,遂還報尚。
二月,尚遣兵掩襲特營,諸塢皆應之,特兵大敗,斬特及李輔、李遠,皆焚屍,傳首洛陽。
流民大懼,李流、李蕩、李雄收餘衆還保赤祖。
流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保東宮,蕩、雄保北營。
孫阜破德陽,獲B120碩,任臧退屯涪陵。
三月,羅尚遣督護何衝、常深等攻李流,涪陵民藥紳等亦起兵攻流。
流與李驤拒深,使李蕩、李雄拒紳。
何衝乘虛攻北營,氐苻成、隗伯在營中,叛應之。
蕩母羅氏擐甲拒戰,伯手刃傷其目,羅氏氣益壯;營垂破,會流等破深、紳,引兵還,與衝等戰,大破之,成、伯帥其黨突出詣尚。
流等乘勝進抵成都,尚復閉城自守。
蕩馳馬逐北,中矛而死。
朝廷遣侍中燕國劉沈假節統羅尚、許雄等軍,討李流。
行至長安,河間王顒留沈爲軍師,遣席薳代之。
李流以李特、李蕩繼死,宗岱、孫阜將至,甚懼。
李含勸流降,流從之;李驤、李雄迭諫,不納。
夏,五月,流遣其子世及含子胡爲質於阜軍;胡兄離爲梓潼太守,聞之,自郡馳還,欲諫不及。
退,與雄謀襲阜軍,雄曰:“爲今計,當如是;而二翁不從,奈何?”離曰:“當劫之耳!”雄大喜,乃共說流民曰:“吾屬前已殘暴蜀民,今一旦束手,便爲魚肉。
惟有同心襲阜,以取富貴耳!”衆皆從之。
雄遂與離襲擊阜軍,大破之。
會宗岱卒於墊江,荊州軍遂退。
流甚慚,由是奇雄才,軍事悉以任之。
新野莊王歆,爲政嚴急,失蠻夷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癸亥,公元三零三年)
春,正月,李特潛渡江擊羅尚,水上軍皆散走。
蜀郡太守徐儉以少城降,特入據之,惟取馬以供軍,餘無侵掠,赦其境內,改元建初。
羅尚保太城,遣使求和於特。
蜀民相聚爲塢者,皆送款於特,特遣使就撫之;以軍中糧少,乃分六郡流民於諸塢就食。
李流言於特曰:“諸塢新附,人心未固,宜質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備不虞。
”又與特司馬上官惇書曰:“納降如待敵,不可易也。
”前將軍雄亦以爲言。
特怒曰:“大事已定,但當安民,何爲更逆加疑忌,使之離叛乎!”
朝廷遣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帥水軍三萬以救羅尚。
岱以阜爲前鋒,進逼德陽。
特遣李蕩及蜀郡太守李璜就德陽太守任臧共拒之。
岱、阜軍勢甚盛,諸塢皆有貳志。
益州兵曹從事蜀郡任睿言於羅尚曰:“李特散衆就食,驕怠無備,此天亡之時也。
宜密約諸塢,刻期同發,內外擊之,破之必矣!”尚使睿夜縋出城,宣旨於諸塢,期以二月十日同擊特。
睿因詣特詐降。
特問城中虛實,睿曰:“糧儲將盡,但餘貨帛耳。
”睿求出省家,特許之,遂還報尚。
二月,尚遣兵掩襲特營,諸塢皆應之,特兵大敗,斬特及李輔、李遠,皆焚屍,傳首洛陽。
流民大懼,李流、李蕩、李雄收餘衆還保赤祖。
流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保東宮,蕩、雄保北營。
孫阜破德陽,獲B120碩,任臧退屯涪陵。
三月,羅尚遣督護何衝、常深等攻李流,涪陵民藥紳等亦起兵攻流。
流與李驤拒深,使李蕩、李雄拒紳。
何衝乘虛攻北營,氐苻成、隗伯在營中,叛應之。
蕩母羅氏擐甲拒戰,伯手刃傷其目,羅氏氣益壯;營垂破,會流等破深、紳,引兵還,與衝等戰,大破之,成、伯帥其黨突出詣尚。
流等乘勝進抵成都,尚復閉城自守。
蕩馳馬逐北,中矛而死。
朝廷遣侍中燕國劉沈假節統羅尚、許雄等軍,討李流。
行至長安,河間王顒留沈爲軍師,遣席薳代之。
李流以李特、李蕩繼死,宗岱、孫阜將至,甚懼。
李含勸流降,流從之;李驤、李雄迭諫,不納。
夏,五月,流遣其子世及含子胡爲質於阜軍;胡兄離爲梓潼太守,聞之,自郡馳還,欲諫不及。
退,與雄謀襲阜軍,雄曰:“爲今計,當如是;而二翁不從,奈何?”離曰:“當劫之耳!”雄大喜,乃共說流民曰:“吾屬前已殘暴蜀民,今一旦束手,便爲魚肉。
惟有同心襲阜,以取富貴耳!”衆皆從之。
雄遂與離襲擊阜軍,大破之。
會宗岱卒於墊江,荊州軍遂退。
流甚慚,由是奇雄才,軍事悉以任之。
新野莊王歆,爲政嚴急,失蠻夷心
起閼逢涒灘,盡強圉大淵獻,凡四年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年(甲申,公元三二四年)
春,正月,王敦誣周嵩、周莛與李脫謀爲不軌,收嵩、莛于軍中,殺之;遣參軍賀鸞就沈充於吳,盡殺周札諸兄子;進兵襲會稽,札拒戰而死。
後趙將兵都尉石瞻寇下邳、彭城,取東莞、東海,劉遐退保泗口。
司州刺史石生擊趙河南太守尹平於新安,斬之,掠五千餘戶而歸。
自是二趙構隙,日相攻掠,河東、弘農之間,民不聊生矣。
石生寇許、潁,俘獲萬計;攻郭誦於陽翟,誦與戰,大破之,生退守康城。
後趙汲郡內史石聰聞生敗,馳救之,進攻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皆破之。
成主雄,後任氏無子,有妾子十餘人,雄立其兄蕩之子班爲太子,使任後母之。
羣臣請立諸子,雄曰:“吾兄,先帝之嫡統,有奇材大功,事垂克而早世,朕常悼之。
且班仁孝好學,必能負荷先烈。
”太傅驤、司徒王達諫曰:“先王立嗣必子者,所以明定分而防篡奪也。
宋宣公、吳餘祭,足以觀矣。
”雄不聽。
驤退而流涕曰:“亂自此始矣!”班爲人謙恭下士,動遵禮法,雄每有大議,輒令豫之。
夏,五月,甲申,張茂疾病,執世子駿手泣曰:“吾家世以孝友忠順著稱,今雖天下大亂,汝奉承之,不可失也。
”且下令曰:“吾官非王命,苟以集事,豈敢榮之!死之日,當以白帢入棺,勿以朝服斂。
”是日,薨。
愍帝使者史淑在姑臧,左長史汜禕、右長史馬謨等使淑拜駿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赦其境內。
前趙主曜遣使贈茂太宰,諡曰成烈王。
拜駿上大將軍、涼州牧、涼王。
王敦疾甚,矯詔拜王應爲武衛將軍以自副,以王含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錢鳳謂敦曰:“脫有不諱,便當以後事付應邪?”敦曰:“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爲。
且應年少,豈堪大事!我死之後,莫若釋兵散衆,歸身朝廷,保全門戶,上計也;退還武昌,收兵自守,貢獻不廢,中計也;及吾尚存,悉衆而下,萬一僥倖,下計也。
”鳳謂其黨曰:“公之下計,乃上策也。
”遂與沈充定謀,俟敦死即作亂。
又以宿衛尚多,奏令三番休二。
初,帝親任中書令溫嶠,敦惡之,請嶠爲左司馬。
嶠乃繆爲勤敬,綜其府事,時進密謀以附其欲。
深結錢鳳,爲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
”嶠素有藻鑑之名,鳳甚悅,深與嶠結好。
會丹楊尹缺,嶠言於敦曰:“京尹咽喉之地,公宜自選其才,恐朝廷用人,或不盡理。
”敦然之,問嶠:“誰可者?”嶠曰:“愚謂無如錢鳳。
”鳳亦推嶠,嶠僞辭之,敦不聽,六月,表嶠爲丹楊尹,且使覘伺朝廷。
嶠恐既去而錢鳳於後間止之,因敦餞別,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年(甲申,公元三二四年)
春,正月,王敦誣周嵩、周莛與李脫謀爲不軌,收嵩、莛于軍中,殺之;遣參軍賀鸞就沈充於吳,盡殺周札諸兄子;進兵襲會稽,札拒戰而死。
後趙將兵都尉石瞻寇下邳、彭城,取東莞、東海,劉遐退保泗口。
司州刺史石生擊趙河南太守尹平於新安,斬之,掠五千餘戶而歸。
自是二趙構隙,日相攻掠,河東、弘農之間,民不聊生矣。
石生寇許、潁,俘獲萬計;攻郭誦於陽翟,誦與戰,大破之,生退守康城。
後趙汲郡內史石聰聞生敗,馳救之,進攻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皆破之。
成主雄,後任氏無子,有妾子十餘人,雄立其兄蕩之子班爲太子,使任後母之。
羣臣請立諸子,雄曰:“吾兄,先帝之嫡統,有奇材大功,事垂克而早世,朕常悼之。
且班仁孝好學,必能負荷先烈。
”太傅驤、司徒王達諫曰:“先王立嗣必子者,所以明定分而防篡奪也。
宋宣公、吳餘祭,足以觀矣。
”雄不聽。
驤退而流涕曰:“亂自此始矣!”班爲人謙恭下士,動遵禮法,雄每有大議,輒令豫之。
夏,五月,甲申,張茂疾病,執世子駿手泣曰:“吾家世以孝友忠順著稱,今雖天下大亂,汝奉承之,不可失也。
”且下令曰:“吾官非王命,苟以集事,豈敢榮之!死之日,當以白帢入棺,勿以朝服斂。
”是日,薨。
愍帝使者史淑在姑臧,左長史汜禕、右長史馬謨等使淑拜駿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赦其境內。
前趙主曜遣使贈茂太宰,諡曰成烈王。
拜駿上大將軍、涼州牧、涼王。
王敦疾甚,矯詔拜王應爲武衛將軍以自副,以王含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錢鳳謂敦曰:“脫有不諱,便當以後事付應邪?”敦曰:“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爲。
且應年少,豈堪大事!我死之後,莫若釋兵散衆,歸身朝廷,保全門戶,上計也;退還武昌,收兵自守,貢獻不廢,中計也;及吾尚存,悉衆而下,萬一僥倖,下計也。
”鳳謂其黨曰:“公之下計,乃上策也。
”遂與沈充定謀,俟敦死即作亂。
又以宿衛尚多,奏令三番休二。
初,帝親任中書令溫嶠,敦惡之,請嶠爲左司馬。
嶠乃繆爲勤敬,綜其府事,時進密謀以附其欲。
深結錢鳳,爲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
”嶠素有藻鑑之名,鳳甚悅,深與嶠結好。
會丹楊尹缺,嶠言於敦曰:“京尹咽喉之地,公宜自選其才,恐朝廷用人,或不盡理。
”敦然之,問嶠:“誰可者?”嶠曰:“愚謂無如錢鳳。
”鳳亦推嶠,嶠僞辭之,敦不聽,六月,表嶠爲丹楊尹,且使覘伺朝廷。
嶠恐既去而錢鳳於後間止之,因敦餞別,
起屠維大荒落,盡重光協洽,凡三年。
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公元三零九年)
春,正月,辛丑朔,熒惑犯紫微。
漢太史令宣於修之,言於漢主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
蒲子崎嶇,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
”淵從之。
大赦,改元河瑞。
三月,戊申,高密孝王略薨。
以尚書左僕射山簡爲徵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襄陽。
簡,濤之子也,嗜酒,不恤政事;表“順陽內史劉璠得衆心,恐百姓劫璠爲主”。
詔徵璠爲越騎校尉。
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丁巳,太傅越自滎陽入京師。
中書監王敦謂所親曰:“太傅專執威權,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日之來,必有所誅。
”帝之爲太弟也,與中庶子繆播親善,及即位,以播爲中書監,繆胤爲太僕卿,委以心膂;帝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衝,並參機密。
越疑朝臣貳於己,劉輿、潘滔勸越悉誅播等。
越乃誣播等欲爲亂,乙丑,遣平東將軍王秉,帥甲士三千入宮,執播等十餘人於帝側,付廷尉,殺之。
帝嘆息流涕而已。
綏,曾之孫也。
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大業,吾每宴見,未嘗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
”指諸孫曰:“此屬必及於難。
”及綏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聖乎!”曾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箸處。
子劭,日食二萬。
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與人書疏,詞禮簡傲。
河內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
”尼曰:“伯蔚比聞我言,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
臣光曰:何曾譏武帝偷惰,取過目前,不爲遠慮;知天下將亂,子孫必與其憂,何其明也!然身爲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爲宰相,知其君之過,不以告而私語於家,非忠臣也。
太傅越以王敦爲揚州刺史。
劉實連年請老,朝廷不許。
尚書左丞劉坦上言:“古之養老,以不事爲憂,不以吏之爲重,謂宜聽實所守。
”丁卯,詔實以侯就第。
以王衍爲太尉。
太傅越解兗州牧,領司徒。
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之。
時殿中武官並封侯,由是出者略盡,皆泣涕而去。
更使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宿衛。
左積弩將軍硃誕奔漢,具陳洛陽孤弱,勸漢主淵攻之。
淵以誕爲前鋒都督,以滅晉大將軍劉景爲大都督,將兵攻黎陽,克之;又敗王堪於延津,沈男女三萬餘人於河。
淵聞之,怒曰:“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
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公元三零九年)
春,正月,辛丑朔,熒惑犯紫微。
漢太史令宣於修之,言於漢主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
蒲子崎嶇,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
”淵從之。
大赦,改元河瑞。
三月,戊申,高密孝王略薨。
以尚書左僕射山簡爲徵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襄陽。
簡,濤之子也,嗜酒,不恤政事;表“順陽內史劉璠得衆心,恐百姓劫璠爲主”。
詔徵璠爲越騎校尉。
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丁巳,太傅越自滎陽入京師。
中書監王敦謂所親曰:“太傅專執威權,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日之來,必有所誅。
”帝之爲太弟也,與中庶子繆播親善,及即位,以播爲中書監,繆胤爲太僕卿,委以心膂;帝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衝,並參機密。
越疑朝臣貳於己,劉輿、潘滔勸越悉誅播等。
越乃誣播等欲爲亂,乙丑,遣平東將軍王秉,帥甲士三千入宮,執播等十餘人於帝側,付廷尉,殺之。
帝嘆息流涕而已。
綏,曾之孫也。
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大業,吾每宴見,未嘗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
”指諸孫曰:“此屬必及於難。
”及綏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聖乎!”曾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箸處。
子劭,日食二萬。
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與人書疏,詞禮簡傲。
河內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
”尼曰:“伯蔚比聞我言,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
臣光曰:何曾譏武帝偷惰,取過目前,不爲遠慮;知天下將亂,子孫必與其憂,何其明也!然身爲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爲宰相,知其君之過,不以告而私語於家,非忠臣也。
太傅越以王敦爲揚州刺史。
劉實連年請老,朝廷不許。
尚書左丞劉坦上言:“古之養老,以不事爲憂,不以吏之爲重,謂宜聽實所守。
”丁卯,詔實以侯就第。
以王衍爲太尉。
太傅越解兗州牧,領司徒。
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之。
時殿中武官並封侯,由是出者略盡,皆泣涕而去。
更使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宿衛。
左積弩將軍硃誕奔漢,具陳洛陽孤弱,勸漢主淵攻之。
淵以誕爲前鋒都督,以滅晉大將軍劉景爲大都督,將兵攻黎陽,克之;又敗王堪於延津,沈男女三萬餘人於河。
淵聞之,怒曰:“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
起玄黓涒灘,盡昭陽作噩,凡二年。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公元三一二年)
春,正月,漢呼延後卒,諡曰武元。
漢鎮北將軍靳衝、平北將軍卜珝寇幷州;辛未,圍晉陽。
甲戌,漢主聰以司空王育、尚書令任顗女爲左、右昭儀,中軍大將軍王彰、中書監範隆、左僕射馬景女皆爲夫人,右僕射硃紀女爲貴妃,皆金印紫綬。
聰將納太保劉殷女,太弟乂固諫。
聰以問太宰延年、太傅景,皆曰:“太保自雲劉康公之後,與隆下殊源,納之何害!”聰悅,拜殷二女英、娥爲左、右貴嬪,位在昭儀上;又納殷女孫四人皆爲貴人,位次貴妃。
於是六劉之寵傾後宮,聰希復出外,事皆中黃門奏決。
故新野王歆牙門將胡亢聚衆於竟陵,自號楚公,寇掠荊土,以歆南蠻司馬新野杜曾爲竟陵太守。
曾勇冠三軍,能被甲遊於水中。
二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石勒築壘於葛陂,課農造舟,將攻建業。
琅邪王睿大集江南之衆於壽春,以鎮東長史紀瞻爲揚威將軍,都督諸軍以討之。
會大雨,三月不止,勒軍中飢疫,死者太半,聞晉軍將至,集將佐議之。
右長史刁膺請先送款於睿,求掃平河朔以自贖,俟其軍退,徐更圖之,勒愀然長嘯。
中堅將軍夔安請就高避水,勒曰:“將軍何怯邪!”孔萇等三十餘將請各將兵,分道夜攻壽春,斬吳將頭,據其城,食其粟。
要以今年破丹楊,定江南。
勒笑曰:“是勇將之計也!”各賜鎧馬一匹。
顧謂張賓曰:“於君意何如?”賓曰:“將軍攻陷京師,囚執天子,殺害王公,妻略妃主。
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奈何復相臣奉乎!去年既殺王彌,不當來此;今天降霖雨於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此也。
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山河四塞,宜北徙據之,以經營河北,河北既定,天下無處將軍之右者矣。
晉之保壽春,畏將軍往攻之耳。
彼聞吾去,喜於自全,何暇追襲吾後,爲吾不利邪!將軍宜使輜重從北道先發,將軍引大兵向壽春。
輜重既遠,大兵徐還,何憂進退無地乎?”勒攘袂鼓髯曰:“張君計是也!”責刁膺曰:“君既相輔佐,當共成大功,奈何遽勸孤降!此策應斬!然素知君怯,特相宥耳。
”於是黜膺爲將軍,擢賓爲右長史,號曰“右侯”。
勒引兵發葛陂,遣石虎帥騎二千向壽春,遇晉運船,虎將士爭取之,爲紀瞻所敗。
瞻追奔百里,前及勒軍,勒結陳待之;瞻不敢擊,退還壽春。
漢主聰封帝爲會稽郡公,加儀同三司。
聰從容謂帝曰:“卿昔爲豫章王,朕與王武子造卿,武子稱朕於卿,卿言聞其名久矣,贈朕柘弓銀研,卿頗記否?”帝曰:“臣安敢忘之?但恨爾日不早識龍顏!”聰曰:“卿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公元三一二年)
春,正月,漢呼延後卒,諡曰武元。
漢鎮北將軍靳衝、平北將軍卜珝寇幷州;辛未,圍晉陽。
甲戌,漢主聰以司空王育、尚書令任顗女爲左、右昭儀,中軍大將軍王彰、中書監範隆、左僕射馬景女皆爲夫人,右僕射硃紀女爲貴妃,皆金印紫綬。
聰將納太保劉殷女,太弟乂固諫。
聰以問太宰延年、太傅景,皆曰:“太保自雲劉康公之後,與隆下殊源,納之何害!”聰悅,拜殷二女英、娥爲左、右貴嬪,位在昭儀上;又納殷女孫四人皆爲貴人,位次貴妃。
於是六劉之寵傾後宮,聰希復出外,事皆中黃門奏決。
故新野王歆牙門將胡亢聚衆於竟陵,自號楚公,寇掠荊土,以歆南蠻司馬新野杜曾爲竟陵太守。
曾勇冠三軍,能被甲遊於水中。
二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石勒築壘於葛陂,課農造舟,將攻建業。
琅邪王睿大集江南之衆於壽春,以鎮東長史紀瞻爲揚威將軍,都督諸軍以討之。
會大雨,三月不止,勒軍中飢疫,死者太半,聞晉軍將至,集將佐議之。
右長史刁膺請先送款於睿,求掃平河朔以自贖,俟其軍退,徐更圖之,勒愀然長嘯。
中堅將軍夔安請就高避水,勒曰:“將軍何怯邪!”孔萇等三十餘將請各將兵,分道夜攻壽春,斬吳將頭,據其城,食其粟。
要以今年破丹楊,定江南。
勒笑曰:“是勇將之計也!”各賜鎧馬一匹。
顧謂張賓曰:“於君意何如?”賓曰:“將軍攻陷京師,囚執天子,殺害王公,妻略妃主。
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奈何復相臣奉乎!去年既殺王彌,不當來此;今天降霖雨於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此也。
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山河四塞,宜北徙據之,以經營河北,河北既定,天下無處將軍之右者矣。
晉之保壽春,畏將軍往攻之耳。
彼聞吾去,喜於自全,何暇追襲吾後,爲吾不利邪!將軍宜使輜重從北道先發,將軍引大兵向壽春。
輜重既遠,大兵徐還,何憂進退無地乎?”勒攘袂鼓髯曰:“張君計是也!”責刁膺曰:“君既相輔佐,當共成大功,奈何遽勸孤降!此策應斬!然素知君怯,特相宥耳。
”於是黜膺爲將軍,擢賓爲右長史,號曰“右侯”。
勒引兵發葛陂,遣石虎帥騎二千向壽春,遇晉運船,虎將士爭取之,爲紀瞻所敗。
瞻追奔百里,前及勒軍,勒結陳待之;瞻不敢擊,退還壽春。
漢主聰封帝爲會稽郡公,加儀同三司。
聰從容謂帝曰:“卿昔爲豫章王,朕與王武子造卿,武子稱朕於卿,卿言聞其名久矣,贈朕柘弓銀研,卿頗記否?”帝曰:“臣安敢忘之?但恨爾日不早識龍顏!”聰曰:“卿
起著雍困敦,盡重光單閼,凡四年。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公元三二八年)
春,正月,溫嶠入救建康,軍於尋陽。
韓晃襲司馬流於慈湖;流素懦怯,將戰,食炙不知口處,兵敗而死。
丁未,蘇峻帥祖渙、許柳等衆二萬人,濟自橫江,登牛渚,軍於陵口。
臺兵御之,屢敗。
二月,庚戌,峻至蔣陵覆舟山。
陶回謂庾亮曰:“峻知石頭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楊南道步來;宜伏兵邀之,可一戰擒也。
”亮不從。
峻果自小丹楊來,迷失道,夜行,無復部分。
亮聞,乃悔之。
朝士以京邑危逼,多遣家人入東避難,左衛將軍劉超獨遷妻孥入居宮內。
詔以卞壼都督大桁東諸軍事,與侍中鍾雅帥郭默、趙胤等軍及峻戰於西陵。
壼等大敗,死傷以千數。
丙辰,峻攻青溪柵,卞壼帥諸軍拒擊,不能禁。
峻因風縱火,燒臺省及諸營寺署,一時蕩盡。
壼背癰新愈,創猶未合,力疾帥左右苦戰而死;二子、盱隨父後,亦赴敵而死。
其母撫屍哭曰:“父爲忠臣,子爲孝子,夫何恨乎!”丹楊尹羊曼勒兵守雲龍門,與黃門侍郎周導、廬江太守陶瞻皆戰死。
庾亮帥衆將陳於宣陽門內,未及成列,士衆皆棄甲走,亮與弟懌、條、翼及郭默、趙胤俱奔尋陽。
將行,顧謂鍾雅曰:“後事深以相委。
”雅曰:“棟折榱崩,誰之咎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
”亮乘小船,亂兵相剝掠;亮左右射賊,誤中柁工,應弦而倒。
船上鹹失色慾散,亮不動,徐曰:“此手何可使著賊!”衆乃安。
峻兵入臺城,司徒導謂侍中褚翜曰:“至尊當御正殿,君可啓令速出。
”翜即入上閤,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闓共登御牀,擁衛帝。
以劉超爲右衛將軍,使與鍾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廟。
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
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動,呵之曰:“蘇冠軍來覲至尊,軍人豈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後宮,宮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見掠奪。
峻兵驅役百官,光祿勳王彬等皆被捶撻,令負提登蔣山。
裸剝士女,皆以壞席苦苫草自鄣,無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號之聲,震動內外。
初,姑孰既陷,尚書左丞孔坦謂人曰:“觀峻之勢,必破臺城,自非戰士,不須戎服。
”及臺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無他。
時官有布二十萬匹,金銀五千斤,錢億萬,絹數萬匹,他物稱是,峻盡費之;太官惟有燒餘米數石以供御膳。
或謂鍾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仇,盍早爲之計!”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遁逃以求免,何以爲臣!”
丁巳,峻稱詔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
以王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公元三二八年)
春,正月,溫嶠入救建康,軍於尋陽。
韓晃襲司馬流於慈湖;流素懦怯,將戰,食炙不知口處,兵敗而死。
丁未,蘇峻帥祖渙、許柳等衆二萬人,濟自橫江,登牛渚,軍於陵口。
臺兵御之,屢敗。
二月,庚戌,峻至蔣陵覆舟山。
陶回謂庾亮曰:“峻知石頭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楊南道步來;宜伏兵邀之,可一戰擒也。
”亮不從。
峻果自小丹楊來,迷失道,夜行,無復部分。
亮聞,乃悔之。
朝士以京邑危逼,多遣家人入東避難,左衛將軍劉超獨遷妻孥入居宮內。
詔以卞壼都督大桁東諸軍事,與侍中鍾雅帥郭默、趙胤等軍及峻戰於西陵。
壼等大敗,死傷以千數。
丙辰,峻攻青溪柵,卞壼帥諸軍拒擊,不能禁。
峻因風縱火,燒臺省及諸營寺署,一時蕩盡。
壼背癰新愈,創猶未合,力疾帥左右苦戰而死;二子、盱隨父後,亦赴敵而死。
其母撫屍哭曰:“父爲忠臣,子爲孝子,夫何恨乎!”丹楊尹羊曼勒兵守雲龍門,與黃門侍郎周導、廬江太守陶瞻皆戰死。
庾亮帥衆將陳於宣陽門內,未及成列,士衆皆棄甲走,亮與弟懌、條、翼及郭默、趙胤俱奔尋陽。
將行,顧謂鍾雅曰:“後事深以相委。
”雅曰:“棟折榱崩,誰之咎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
”亮乘小船,亂兵相剝掠;亮左右射賊,誤中柁工,應弦而倒。
船上鹹失色慾散,亮不動,徐曰:“此手何可使著賊!”衆乃安。
峻兵入臺城,司徒導謂侍中褚翜曰:“至尊當御正殿,君可啓令速出。
”翜即入上閤,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闓共登御牀,擁衛帝。
以劉超爲右衛將軍,使與鍾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廟。
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
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動,呵之曰:“蘇冠軍來覲至尊,軍人豈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後宮,宮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見掠奪。
峻兵驅役百官,光祿勳王彬等皆被捶撻,令負提登蔣山。
裸剝士女,皆以壞席苦苫草自鄣,無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號之聲,震動內外。
初,姑孰既陷,尚書左丞孔坦謂人曰:“觀峻之勢,必破臺城,自非戰士,不須戎服。
”及臺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無他。
時官有布二十萬匹,金銀五千斤,錢億萬,絹數萬匹,他物稱是,峻盡費之;太官惟有燒餘米數石以供御膳。
或謂鍾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仇,盍早爲之計!”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遁逃以求免,何以爲臣!”
丁巳,峻稱詔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
以王
起著雍淹茂,盡重光赤奮若,凡四年。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康四年(戊戌,公元三三八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趙槃如趙,聽師期。
趙王虎將擊段遼,募驍勇者三萬人,悉拜龍騰中郎。
會遼遣段屈雲襲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
虎乃以桃豹爲橫海將軍,王華爲渡遼將軍,帥舟師十萬出漂渝津;支雄爲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爲冠軍將軍,帥步騎七萬前鋒以伐遼。
三月,趙槃還至棘城。
燕王皝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諸城。
段遼將追之。
慕容翰曰:“今趙兵在南,當併力御之;而更與燕鬥,燕王自將而來,其士卒精銳,若萬一失利,將何以御南敵乎!”段蘭怒曰:“吾前爲卿所誤,以成今日之患,吾不復墮卿計中矣!”乃悉將見衆追之。
皝設伏以待之,大破蘭兵,斬首數千級,掠五千戶及畜產萬計以歸。
趙王虎進屯金臺。
支雄長驅入薊,段遼所署漁陽、上谷、代郡守相皆降,取四十餘城。
北平相陽裕帥其民數千家登燕山以自固,諸將恐其爲後患,欲攻之。
虎曰:“裕儒生,矜惜名節,恥於迎降耳,無能爲也。
”遂過之,至徐無。
段遼以弟蘭既敗,不必復戰,帥妻子、宗族、豪大千餘家,棄令支,奔密雲山。
將行,執慕容翰手泣曰:“不用卿言,自取敗亡。
我固苦心,令卿失所,深以爲愧。
”翰北奔宇文氏。
遼左右長史劉羣、盧諶、崔悅等封府庫請降。
虎遣將軍郭太、麻秋帥輕騎二萬追遼,至密雲山。
獲其母妻,斬首三千級。
遼單騎走險,遣其子乞特真奉表及獻名馬於趙,虎受之。
虎入令支官,論功封賞各有差。
徙段國民二萬餘戶於司、雍、兗、豫四州;士大夫之有才行,皆擢敘之。
陽裕詣軍門降。
虎讓之曰:“卿昔爲奴虜走,今爲士人來,豈識知天命,將逃匿無地邪?”對曰:“臣昔事王公,不能匡濟;逃於段氏,復不能全。
今陛下天網高張,籠絡四海,幽、冀豪傑莫不風從,如臣比肩,無所獨愧。
生死之命,惟陛下制之!”虎悅,即拜北平太守。
夏,四月,癸丑,以慕容皝爲徵北大將軍、幽州牧,領平州刺史。
成主期驕虐日甚,多所誅殺,而籍沒其資財、婦女,由是大臣多不自安。
漢王壽素貴重,有威名,期及建寧王越等皆忌之。
壽懼不免,每當入朝,常詐爲邊書,辭以警急。
初,巴西處士龔壯,父、叔皆爲李特所殺。
壯欲報仇,積年不除喪。
壽數以禮闢之,壯不應;而往見壽,壽密問壯以自安之策。
壯曰:“巴、蜀之民本皆晉臣,節下若能發兵西取成都,稱籓於晉,誰不爭爲節下奮臂前驅者?如此則福流子孫,名垂不朽,豈徒脫今日之禍而已!”壽然之,陰與長史略陽羅恆、巴西解思明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康四年(戊戌,公元三三八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趙槃如趙,聽師期。
趙王虎將擊段遼,募驍勇者三萬人,悉拜龍騰中郎。
會遼遣段屈雲襲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
虎乃以桃豹爲橫海將軍,王華爲渡遼將軍,帥舟師十萬出漂渝津;支雄爲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爲冠軍將軍,帥步騎七萬前鋒以伐遼。
三月,趙槃還至棘城。
燕王皝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諸城。
段遼將追之。
慕容翰曰:“今趙兵在南,當併力御之;而更與燕鬥,燕王自將而來,其士卒精銳,若萬一失利,將何以御南敵乎!”段蘭怒曰:“吾前爲卿所誤,以成今日之患,吾不復墮卿計中矣!”乃悉將見衆追之。
皝設伏以待之,大破蘭兵,斬首數千級,掠五千戶及畜產萬計以歸。
趙王虎進屯金臺。
支雄長驅入薊,段遼所署漁陽、上谷、代郡守相皆降,取四十餘城。
北平相陽裕帥其民數千家登燕山以自固,諸將恐其爲後患,欲攻之。
虎曰:“裕儒生,矜惜名節,恥於迎降耳,無能爲也。
”遂過之,至徐無。
段遼以弟蘭既敗,不必復戰,帥妻子、宗族、豪大千餘家,棄令支,奔密雲山。
將行,執慕容翰手泣曰:“不用卿言,自取敗亡。
我固苦心,令卿失所,深以爲愧。
”翰北奔宇文氏。
遼左右長史劉羣、盧諶、崔悅等封府庫請降。
虎遣將軍郭太、麻秋帥輕騎二萬追遼,至密雲山。
獲其母妻,斬首三千級。
遼單騎走險,遣其子乞特真奉表及獻名馬於趙,虎受之。
虎入令支官,論功封賞各有差。
徙段國民二萬餘戶於司、雍、兗、豫四州;士大夫之有才行,皆擢敘之。
陽裕詣軍門降。
虎讓之曰:“卿昔爲奴虜走,今爲士人來,豈識知天命,將逃匿無地邪?”對曰:“臣昔事王公,不能匡濟;逃於段氏,復不能全。
今陛下天網高張,籠絡四海,幽、冀豪傑莫不風從,如臣比肩,無所獨愧。
生死之命,惟陛下制之!”虎悅,即拜北平太守。
夏,四月,癸丑,以慕容皝爲徵北大將軍、幽州牧,領平州刺史。
成主期驕虐日甚,多所誅殺,而籍沒其資財、婦女,由是大臣多不自安。
漢王壽素貴重,有威名,期及建寧王越等皆忌之。
壽懼不免,每當入朝,常詐爲邊書,辭以警急。
初,巴西處士龔壯,父、叔皆爲李特所殺。
壯欲報仇,積年不除喪。
壽數以禮闢之,壯不應;而往見壽,壽密問壯以自安之策。
壯曰:“巴、蜀之民本皆晉臣,節下若能發兵西取成都,稱籓於晉,誰不爭爲節下奮臂前驅者?如此則福流子孫,名垂不朽,豈徒脫今日之禍而已!”壽然之,陰與長史略陽羅恆、巴西解思明
起旃蒙赤奮若,盡著雍執徐,凡四年。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乙丑,公元三零五年)
夏,四月,張方廢羊後。
遊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子昌求救於外。
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顒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
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後於金墉城。
入宮,以後令發兵討張方,奉迎大駕。
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昌。
顒請遣御史宣詔喻重令降,重不奉詔。
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及皇甫商已死,重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爲河間王所害。
”重失色,立殺騶人。
於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重以降。
顒以馮翊太守張輔爲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豐元侯王戎薨於郟。
張輔至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稚子樸勒兵擊輔。
輔軍敗,死。
涼州司馬楊胤言於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鉞一方,不可以不討。
”軌從之,遣中督護汜瑗帥衆二萬討稚,稚詣軌降。
未幾,鮮卑若羅拔能寇涼州,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餘萬口,威名大振。
漢王淵攻東贏公騰,騰復乞師於拓跋猗,衛操勸猗助之。
猗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
詔假猗大單于,加操右將軍。
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
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州、郡雲:“欲糾帥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
”東平王楙聞之,懼;長史王修說楙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於難,且有克讓之美矣。
”楙從之。
越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楙自爲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
是時,越兄弟並據方任,於是范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爲盟主,越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
穎故將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於趙、魏,衆至數萬。
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
幷州大飢,建威將軍閻粹說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
勒亦被掠,賣爲茌平人師懽奴,懽奇其狀貌而免之。
懽家鄰於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爲羣盜。
及公師籓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
桑始命勒以石爲姓,勒爲名。
籓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史,轉前,攻鄴。
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虓遣其將苟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籓,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
司空越以琅邪王睿爲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
睿請王導爲司馬,委以軍事。
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虓自許屯於滎陽。
越承製以豫州刺史劉喬爲冀州刺史,以范陽王虓領豫州刺史;喬以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乙丑,公元三零五年)
夏,四月,張方廢羊後。
遊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子昌求救於外。
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顒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
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後於金墉城。
入宮,以後令發兵討張方,奉迎大駕。
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昌。
顒請遣御史宣詔喻重令降,重不奉詔。
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及皇甫商已死,重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爲河間王所害。
”重失色,立殺騶人。
於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重以降。
顒以馮翊太守張輔爲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豐元侯王戎薨於郟。
張輔至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稚子樸勒兵擊輔。
輔軍敗,死。
涼州司馬楊胤言於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鉞一方,不可以不討。
”軌從之,遣中督護汜瑗帥衆二萬討稚,稚詣軌降。
未幾,鮮卑若羅拔能寇涼州,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餘萬口,威名大振。
漢王淵攻東贏公騰,騰復乞師於拓跋猗,衛操勸猗助之。
猗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
詔假猗大單于,加操右將軍。
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
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州、郡雲:“欲糾帥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
”東平王楙聞之,懼;長史王修說楙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於難,且有克讓之美矣。
”楙從之。
越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楙自爲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
是時,越兄弟並據方任,於是范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爲盟主,越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
穎故將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於趙、魏,衆至數萬。
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
幷州大飢,建威將軍閻粹說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
勒亦被掠,賣爲茌平人師懽奴,懽奇其狀貌而免之。
懽家鄰於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爲羣盜。
及公師籓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
桑始命勒以石爲姓,勒爲名。
籓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史,轉前,攻鄴。
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虓遣其將苟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籓,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
司空越以琅邪王睿爲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
睿請王導爲司馬,委以軍事。
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虓自許屯於滎陽。
越承製以豫州刺史劉喬爲冀州刺史,以范陽王虓領豫州刺史;喬以
起玄黓執徐,盡強圉作噩,凡六年。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公元三三二年)
春,正月,辛未,大赦。
趙主勒大饗羣臣,謂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於漢高,後世無可比者。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太過。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羣臣皆頓首稱萬歲。
勒雖不學,好使諸生讀書而聽之,時以其意論古今得失,聞者莫不悅服。
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驚曰:“此法當失,何以遂得天下?”及聞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郭敬之退戍樊城也,晉人復取襄陽。
夏,四月,敬復攻拔之,留戍而歸。
趙右僕射程遐言於趙主勒曰:“中山王勇悍權略,羣臣莫及;觀其志,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加以殘賊安忍,久爲將帥,威振外內,其諸子年長,皆典兵權;陛下在,自當無它,恐非少主之臣也。
宜早除之,以便大計。
”勒曰:“今天下未安,大雅衝幼,宜得強輔。
中山王骨肉至親,有佐命之功,方當委以伊、霍之任,何至如卿所言!卿正恐不得擅帝舅之權耳;吾亦當參卿顧命,勿過憂也。
”遐泣曰:“臣所慮者公家,陛下乃以私計拒之,忠言何自而入乎!中山王雖爲皇太后所養,非陛下天屬,雖有微功,陛下酬其父子恩榮亦足矣,而其志願無極,豈將來有益者乎!若不除之,臣見宗廟不血食矣。
”勒不聽。
遐退,告徐光,光曰:“中山王常切齒於吾二人,恐非但危國,亦將爲家禍也。
”它日,光承間言于勒曰:“今國家無事,而陛下神色若有不怡,何也?”勒曰:“吳、蜀未平,吾恐後世不以吾爲受命之王也。
”光曰:“魏承漢運,劉備雖興於蜀,漢豈得爲不亡乎!”孫權在吳,猶今之李氏也。
陛下苞括二都,平蕩八州,帝王之統不在陛下,復當在誰!且陛下不憂腹心之疾,而更憂四支乎!中山王藉陛下威略,所向輒克,而天下皆言其英武亞於陛下。
且其資性不仁,見利忘義,父子並據權位,勢傾王室;而耿耿常有不滿之心。
近於東宮侍宴,有輕皇太子之色。
臣恐陛下萬年之後,不可複製也。
”勒默然,始命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且以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惟征伐斷斬大事乃呈之。
於是嚴震之權過於主相,中山王虎之門可設雀羅矣。
虎愈怏怏不悅。
秋,趙郭敬南掠江西,太尉侃遣其子平西參軍斌及南中郎將桓宣乘虛攻樊城,悉俘其衆。
敬旋救樊,宣與戰於涅水,破之,皆得其所掠。
侃兄子臻及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公元三三二年)
春,正月,辛未,大赦。
趙主勒大饗羣臣,謂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於漢高,後世無可比者。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太過。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羣臣皆頓首稱萬歲。
勒雖不學,好使諸生讀書而聽之,時以其意論古今得失,聞者莫不悅服。
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驚曰:“此法當失,何以遂得天下?”及聞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郭敬之退戍樊城也,晉人復取襄陽。
夏,四月,敬復攻拔之,留戍而歸。
趙右僕射程遐言於趙主勒曰:“中山王勇悍權略,羣臣莫及;觀其志,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加以殘賊安忍,久爲將帥,威振外內,其諸子年長,皆典兵權;陛下在,自當無它,恐非少主之臣也。
宜早除之,以便大計。
”勒曰:“今天下未安,大雅衝幼,宜得強輔。
中山王骨肉至親,有佐命之功,方當委以伊、霍之任,何至如卿所言!卿正恐不得擅帝舅之權耳;吾亦當參卿顧命,勿過憂也。
”遐泣曰:“臣所慮者公家,陛下乃以私計拒之,忠言何自而入乎!中山王雖爲皇太后所養,非陛下天屬,雖有微功,陛下酬其父子恩榮亦足矣,而其志願無極,豈將來有益者乎!若不除之,臣見宗廟不血食矣。
”勒不聽。
遐退,告徐光,光曰:“中山王常切齒於吾二人,恐非但危國,亦將爲家禍也。
”它日,光承間言于勒曰:“今國家無事,而陛下神色若有不怡,何也?”勒曰:“吳、蜀未平,吾恐後世不以吾爲受命之王也。
”光曰:“魏承漢運,劉備雖興於蜀,漢豈得爲不亡乎!”孫權在吳,猶今之李氏也。
陛下苞括二都,平蕩八州,帝王之統不在陛下,復當在誰!且陛下不憂腹心之疾,而更憂四支乎!中山王藉陛下威略,所向輒克,而天下皆言其英武亞於陛下。
且其資性不仁,見利忘義,父子並據權位,勢傾王室;而耿耿常有不滿之心。
近於東宮侍宴,有輕皇太子之色。
臣恐陛下萬年之後,不可複製也。
”勒默然,始命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且以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惟征伐斷斬大事乃呈之。
於是嚴震之權過於主相,中山王虎之門可設雀羅矣。
虎愈怏怏不悅。
秋,趙郭敬南掠江西,太尉侃遣其子平西參軍斌及南中郎將桓宣乘虛攻樊城,悉俘其衆。
敬旋救樊,宣與戰於涅水,破之,皆得其所掠。
侃兄子臻及
起重光大淵獻,盡閼逢攝提格,凡四年。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劉裕還建康。
秦廣平公弼有寵於秦王興,爲雍州刺史,鎮安定。
姜紀諂附於弼,勸弼結興左右以求入朝。
興徵弼爲尚書令、侍中、大將軍。
弼遂傾身結納朝士,收採名勢,以傾東宮;國人惡之。
會興以西北多叛亂,欲命重將鎮撫之;隴東太守郭播請使弼出鎮,興不從,以太常索稜爲太尉、領隴西內史,使招撫西秦。
西秦王乾歸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
興遣鴻臚拜乾歸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徵西大將軍、河州牧、單于、河南王,太子熾磐爲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興命羣臣搜舉賢才。
右僕射樑喜曰:“臣累受詔而未得其人,可謂世之乏才。
”興曰:“自古帝王之興,未嘗取相於昔人。
待將於將來,隨時任才,皆能致治。
卿自識拔不明,豈得遠誣四海乎!”羣臣鹹悅。
秦姚詳屯杏城,爲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蘇;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幹追斬之,盡俘其衆。
勃勃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於青石北原,降其衆四萬五千;進攻東鄉,下之,徙三千餘戶於貳城。
秦鎮北參軍王買德奔夏,夏王勃勃問以滅秦之策,買德曰:“秦德雖衰,籓鎮猶固,願且蓄力以待之。
”勃勃以買德爲軍師中郎將。
秦王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顯迎姚詳,弗及,遂屯杏城。
劉籓帥孟懷玉等諸將追盧循至嶺表,二月,壬午,懷玉克始興,斬徐道覆。
河南王乾歸徙鮮卑僕渾部三千餘戶於度堅城,以子敕勃爲秦興太守以鎮之。
焦朗猶據姑臧,沮渠蒙遜攻拔其城,執朗而宥之;以其弟挐爲秦州刺史,鎮姑臧。
遂伐南涼,圍樂都。
三旬不克;南涼王傉檀以子安周爲質,乃還。
吐谷渾樹洛幹伐南涼,敗南涼太子虎臺。
南涼王傉檀欲復伐沮渠蒙遜,邯川護軍孟愷諫曰:“蒙遜新並姑臧,兇勢方盛,不可攻也。
”傉檀不從,五道俱進,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餘戶而還。
將軍屈右曰:“今既獲利,宜倍道旋師,早度險伌。
蒙遜善用兵,若輕軍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道也。
”衛尉伊力延曰:“彼步我騎,勢不相及。
今倍道而歸則示弱,且捐棄資財,非計也。
”俄而昏霧風雨,蒙遜兵大至,傉檀敗走。
蒙遜進圍樂都,傉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爲質以請和,蒙遜乃還。
三月,劉裕始受太尉、中書監,以劉穆之爲太尉司馬,陳郡殷景仁爲行參軍。
裕問穆之曰:“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者?”穆之舉前建威中兵參軍謝晦。
晦,安兄據之曾孫也,裕即命爲參軍。
裕嘗訊囚,其旦,刑獄參軍有疾,以晦代之;於車中一覽訊牒,催促便下。
相府多事,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劉裕還建康。
秦廣平公弼有寵於秦王興,爲雍州刺史,鎮安定。
姜紀諂附於弼,勸弼結興左右以求入朝。
興徵弼爲尚書令、侍中、大將軍。
弼遂傾身結納朝士,收採名勢,以傾東宮;國人惡之。
會興以西北多叛亂,欲命重將鎮撫之;隴東太守郭播請使弼出鎮,興不從,以太常索稜爲太尉、領隴西內史,使招撫西秦。
西秦王乾歸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
興遣鴻臚拜乾歸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徵西大將軍、河州牧、單于、河南王,太子熾磐爲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興命羣臣搜舉賢才。
右僕射樑喜曰:“臣累受詔而未得其人,可謂世之乏才。
”興曰:“自古帝王之興,未嘗取相於昔人。
待將於將來,隨時任才,皆能致治。
卿自識拔不明,豈得遠誣四海乎!”羣臣鹹悅。
秦姚詳屯杏城,爲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蘇;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幹追斬之,盡俘其衆。
勃勃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於青石北原,降其衆四萬五千;進攻東鄉,下之,徙三千餘戶於貳城。
秦鎮北參軍王買德奔夏,夏王勃勃問以滅秦之策,買德曰:“秦德雖衰,籓鎮猶固,願且蓄力以待之。
”勃勃以買德爲軍師中郎將。
秦王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顯迎姚詳,弗及,遂屯杏城。
劉籓帥孟懷玉等諸將追盧循至嶺表,二月,壬午,懷玉克始興,斬徐道覆。
河南王乾歸徙鮮卑僕渾部三千餘戶於度堅城,以子敕勃爲秦興太守以鎮之。
焦朗猶據姑臧,沮渠蒙遜攻拔其城,執朗而宥之;以其弟挐爲秦州刺史,鎮姑臧。
遂伐南涼,圍樂都。
三旬不克;南涼王傉檀以子安周爲質,乃還。
吐谷渾樹洛幹伐南涼,敗南涼太子虎臺。
南涼王傉檀欲復伐沮渠蒙遜,邯川護軍孟愷諫曰:“蒙遜新並姑臧,兇勢方盛,不可攻也。
”傉檀不從,五道俱進,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餘戶而還。
將軍屈右曰:“今既獲利,宜倍道旋師,早度險伌。
蒙遜善用兵,若輕軍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道也。
”衛尉伊力延曰:“彼步我騎,勢不相及。
今倍道而歸則示弱,且捐棄資財,非計也。
”俄而昏霧風雨,蒙遜兵大至,傉檀敗走。
蒙遜進圍樂都,傉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爲質以請和,蒙遜乃還。
三月,劉裕始受太尉、中書監,以劉穆之爲太尉司馬,陳郡殷景仁爲行參軍。
裕問穆之曰:“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者?”穆之舉前建威中兵參軍謝晦。
晦,安兄據之曾孫也,裕即命爲參軍。
裕嘗訊囚,其旦,刑獄參軍有疾,以晦代之;於車中一覽訊牒,催促便下。
相府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