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團團素月凈,翛翛夕景清。
谷泉驚暗石,松風動夜聲。
披衣出荆戶,躡履步山楹。
欣睹明黨亮,喜見泰階平。
觜參猶可識,牛女尙分明。
更移斗柄轉,夜久天河橫。
徘徊不能寐,參差幾種情。
惟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
儷嘉言而擅美,擬貞操以稱賢。
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
冠庶卉而超絕,歷終古而彌傳。
若乃浮雲卷岫,明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木鮮,若翠羽之羣集,譬彤霞之競然。
感羈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連。
既不遇於攬採,信無憂乎翦伐。
魚如陟以先萌,鵜雖鳴而未歇。
願擢穎於金階,思結蔭乎玉池。
泛旨酒之十醞,耀華燈於百枝。
夫九流百氏,為說不同。
延閣石渠,架藏繁積,周流極源,頗難尋究。
披條索貫,日用宏多,卒欲摘其菁華,採其旨要,事同游海,義等觀天。
皇帝命代膺期,撫茲寶運,移澆風於季俗,反淳化於區中。
戡亂靖人,無思不服,偃武修文,興開庠序,欲使家富隋珠,大懷荊玉。
以為前輩綴集,各抒其意,流別文選,專取其文,皇覽遍略,直書其事,文義既殊,尋檢難一。
爰詔撰其事,且文棄其浮雜,刪其冗長,金箱玉印,比類相從,號曰《藝文類聚》,凡一百卷。
其有事出於文者,便不破之為事,故事居其前,文列於後,俾夫覽者易為功,作者資其用,可以折衷今古,憲章墳典云爾。
太子率更令宏文館學士渤海男歐陽詢序。
有翰林善書大夫言於寮故無名公子曰:“自書契之興,篆、隸滋起,百家千體,紛雜不同。
至於盡妙窮神,作範垂代,騰芳飛譽,冠絕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
然去之數百年之內,無人擬者,蓋與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筆運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歟?”公子從容斂衽而言曰:“僕庸疏愚昧,稟命輕微,無祿代耕,留心筆硯。
至如天挺、功力,誠如大夫之說。
用筆之趣,請聞其說。
”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難能也。
子欲聞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長,凝情翰墨,每覽異體奇蹟,未嘗不循環吟玩。
抽其妙思,終日臨仿,至於皓首而無退倦也。
” 
“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迅牽疾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點綴閒雅,行行眩目,字字驚心,若上苑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予用筆之妙也。
”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餘論,善無所加。
然僕見聞異於是,輒以聞見便耽玩之,奉對大賢座,未敢抄說。
”大夫曰:“與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異同,焉得不敘?”公子曰:“向之造次,濫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異述,達者共傳,請不祕之,粗陳梗概。
”公子安退位逡巡,緩頰而言曰:“夫用筆之體會,須鉤粘才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
徘徊俯仰,容與風流。
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啒吻而嶱嶫,麗則綺靡而清道。
若枯鬆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鴦之沉浮。
彷彿兮若神仙來往,宛轉兮似獸伏龍遊。
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
唯截紙棱,撇捩窈紹,務在經實,無令怯少。
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衆星,昆岡之出珍寶,既錯落而燦爛,復趢連而埽撩。
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
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合乎古道。

大夫應聲而起,行吟而嘆曰:“夫遊畎澮者,詎測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寧知泰山之峻。
今屬公子吐論,通幽洞微,過鍾、張之門,入羲、獻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後昆。
中心藏之,蓋棺乃止。
”公子謝曰:“鄙說疏淺,未足可珍,忽枉話言,不勝慚懼。
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思靜慮。
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
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
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授訣。
仲尼夢奠,七十有二。
周王九齡,具不滿百。
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冥滅。
無有得停住者。
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
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
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縣人也。
祖佛子,齊涼州刺史,敦仁愽洽,標譽鄉閭。
父後進,俶儻英雄,聲馳河渷。
美人體質閒華,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順以乘親,含華吐豔,龍章鳳採 ,砌炳瑾瑜,庭芳蘭蕙。
既而來儀魯殿,出事樑臺,搖環佩於芳林, 袨綺繢於春景,投壺工鶴飛之巧,彈棋窮巾角之妙。
妖容傾國,冶咲千金,妝映池蓮,鏡澄窗月。
態轉回眸之豔,香飄曳裾之風,颯灑委迤,吹花迴雪。
以開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終於仁壽宮山第,春秋一十有九。
農皇上藥,竟無救於秦醫;老君靈醮,徒有望于山士。
怨此瑤華,忽焉凋悴,傷茲桂蕊,摧芳上年。
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於龍首原。
寂寂幽夜, 茫茫荒隴,埋故愛於重泉,沉餘嬌於玄隧。
惟鐙設而神見,空想文成之術,弦管奏而泉濆,彌念姑舒之魂。
觸感興悲,乃爲銘曰:
高唐獨絕,陽臺可憐。
花耀芳囿,霞綺遙天。
波驚洛浦,芝茂瓊田。
嗟乎頹日,還隨湲川。
比翼孤棲,同心只寢。
風捲愁慔,氷寒淚枕。
悠悠長暝,杳杳無春。
落鬟摧櫬,故黛凝塵。
昔新悲故,今故悲新。
餘心留想,有念無人。
去歲花臺,臨歡陪踐。
今茲秋夜,思人潛泫。
遊神真宅,歸骨玄房。
依依泉路,蕭蕭白楊。
墳孤山靜,鬆疏月涼。
瘞茲玉匣,傳此餘芳。
惟開皇十七年歲次丁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
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制。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8.3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