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 ·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可以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
他和“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的基本方面,则是和“雄浑”一致的。
所以“雄浑”中有“冲淡”,“冲淡”中也有“雄浑”。
“冲淡”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诚如东坡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也。
“冲淡”之美和“雄浑”之美相比,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整体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传神之美、动态之美,正如司空图所说:“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者?”两者在哲学思想基础上也是很一致的。
但是,和“雄浑”之美相比,“冲淡”之美显然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雄浑”之美具有刚中有柔的特色,而“冲淡”之美则是柔中有刚。
“雄浑”之作一般说往往气魄宏大,沉著痛快,而“冲淡”之作一般说往往冲和淡远,优游不迫。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兼济”,有的诗在冲和淡远之中也可以有沉著痛快,比如上面所举王维的《终南山》就是在冲淡之中含有雄浑美特色的作品。
从《二十四诗品》说,实际上每一品中都含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美学特色。
素:《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刻意》: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难也。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素处:指“真人”平素居初是无知无欲的淡泊心态。
默:静默无为,虚而待物。
《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机:触也,契也。
微:微妙。
饮:言得于内也。
太和之气,阴阳会合之气,古人说阴阳中和,使万物各得其所的气,叫太和之气。
即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
惠风,温和的风。
王羲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

荏苒,微弱也,柔意。
一作“苒苒”。
《归去来辞》:“风飘飘而吹衣。
”此以惠风在衣为淡。
阅:历也,即阀阅之阅。
《玉篇》:“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

修篁:美的竹林。
美曰载归:曰:语助词。
这句说:载美而归。
也就是得到了足够的美的享受的意思。
匪:不。
匪深,不深。
无心而遇,所以说“遇之匪深。

即:就、接近。
稀:少。
这两句是说:静默自守的人,无心追求什么;纵或有意追求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可追求的。
两句皆形容恬淡自足的心境。
脱:假若。
违:违背。
这两句是说:若有形迹可求,刚一把握,便觉得这太执着了。
两句仍是形容淡泊自足的心境。
袁小山曰:“狮子搏兔用全力,终是狮子之愚。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
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