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吴道子画后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宋神宗元丰八年,苏轼为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的画写的题跋。
吴道子,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有“画圣”之称。
吴道子擅画佛道人物及鸟兽、草木、台阁。
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馀间。
早年行笔细密,中年雄放遒劲,线条有运动感,点划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
所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有“吴衣当风”之说。
其山水画,荆浩评为“有笔无墨”,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
吴还“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
千馀年来被视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
本文对吴道子画的评论,时人服其为至论。
且文中称颂的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神技,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本文开始,高度概括了艺术发展的规律:“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这就是说艺术经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决非一个人独力能完成。
接着指出无论学术文化还是百工技艺都是经过长期发展才完善的,杜诗、韩文、颜书、吴画均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今之能事毕矣”。
然后分析吴道子深厚的画功,认为他的画“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就是说画得既准确又传神。
接着又非常辩证地阐述了吴画的精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寻常人作画要么“守法度”,遵循旧套路,缺乏新意;要么风格豪放却缺乏韵味。
吴画则能避免凡人的弊端。
最后,苏轼说自己能鉴别吴画的真伪,却不太能鉴别一般画家的作品的真伪。
这表明了好的艺术品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他还感叹当时吴画的真迹太少,所见多为假冒伪劣。
智:智慧。
能:有能力的人。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备:完备。
杜子美: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韩退之: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
颜鲁公:颜真卿,字清臣,封鲁国公,世称颜鲁公,唐代著名书法家。
毕:完。
见:通“现”出现。
运斤成风: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这里用以比喻吴道子手法纯熟。
有智慧的人创造事物,有能力的人来叙述,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
士人攻读诗书,匠人学习技艺,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汉朝、唐朝,一套体系都很完备了。
因此作诗有了杜甫,写文章出现了韩愈,书法有了颜真卿,而作画则当推吴道子,虽然从古至今有许多审美的不同,但能够超过他们的几乎没有。
吴道子画人物,好似看着灯烛能描绘出影子,笔锋往来自如,笔势不拘一格,横竖笔画互相增减补充,这是得到了自然之法啊。
他的画作传神逼真,在传统的画法中不乏新意,豪放的风格里不乏细腻,手法娴熟,可以称得上是游刃有馀,古今只有他可以当此殊荣。
我对于其他人的画作,不能肯定其作者的名字,但对于吴道子的画,一看就知道真伪。
可惜存世的赝品太多,像史全叔收藏的这幅真品,我这辈子也不过见过一两次。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写。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