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這首詩是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於陸遊罷官閑居成都時。
詩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難的態度,表現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苦悶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復的願望,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渴望統一的愛國情懷。
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表達一層意思,分別寫將軍權貴、戍邊戰士和中原百姓。
詩人構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統攝全篇,將三箇場景融成一箇整體,構成一幅關山月夜的全景圖。
詩人還選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門、廄馬、斷弓、白髮、征人骨、遺民淚等,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感情。
關山月:樂府舊題,《樂府解題》云「《關山月》,傷離別也」。
和戎:原意是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實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至作者作此詩時,歷時爲十五年。
邊:邊防,邊境。
朱門:紅漆大門,藉指豪門貴族。
沉沉:形容門房庭院深邃。
按:擊節拍。
廄(jiù):馬棚。
肥死:馬棚裏的馬不用,漸漸死去。
弓斷弦:弓很久不用,綳的弦都斷了。
戍樓:邊界上用以守望的崗樓。
刁斗:軍用銅鍋,可以做飯,也可用來打更。
笛裏:指以笛吹奏的曲調聲。
沙頭:邊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邊塞的戰士。
逆胡傳子孫:指金人長期佔領中原。
金自太宗完顔晟進佔中原,至此時已有四世,故云傳子孫。
又可理解爲南宋當今君臣不思恢復。
將它留給後代去處理。
遺民:指金國佔領下的中原百姓。
恢復:恢復中原故土。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
深廣、壯麗的貴族府裏按著節拍演歌舞,馬棚裏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
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白了髮。
從笛聲裏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著出征將士的骨頭。
中原一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説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
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