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鴈
孤鴈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是一首詠物詩,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表達的就是亂離漂泊中失羣人的痛苦心情。
全詩通過對雁孤苦伶仃的描寫來象徵詩人自己。
首聯「孤鴈不飲啄,飛鳴聲念羣」喚出「孤鴈」,「不飲啄」。
寫得孤鴈有品骨。
孤鴈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着的「孤鴈」。
「不飲啄」體現出孤鴈的執着,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決心。
寄寓詩人當時渴望與親人朋友團聚的心情。
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境界忽然開闊。
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鴈僅是「一片影」,它與鴈羣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顯得惶急、焦慮和迷茫。
「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
「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鴈的憐憫之情。
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鴈孤、同伴難尋的悽苦之情。
這一聯以「誰憐」二字設問詩人與鴈,「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
詩人所思念的不單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
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裏,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鴈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鴈的鮮明個性。
「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
頸聯通過對孤鴈飛着叫着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鴈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
它被思念纏繞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飛鳴。
它望盡天際,不停地望,彷彿那失去的鴈羣老在它眼前晃。
它哀喚聲聲,不停地喚,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
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
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
從中體現出詩人流離失所,生活困苦,又沒有親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狀態。
「猶」和「更」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與傷痛。
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
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鴈的寂寞、愁苦,尾聯進一步表現了孤鴈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堅持不懈。
孤鴈念羣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
「無意緒」是孤鴈對着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着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
這是一篇念羣之鴈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
孤鴈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然命薄但是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裏,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
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讀者以「立體感」。
全詩以孤鴈象徵自己。
詩寫的是孤鴈,無一字涉及詩人自己。
但通過這只不飲不啄、穿飛哀鳴、思尋夥伴的失羣的孤鴈間接暗示了詩人在戰亂中隻身顛沛流離、懷念親朋的情懷。
飲啄:鳥類飲水啄食。
萬重雲:指天高路遠,雲海瀰漫。
望盡:望盡天際。
意緒:心緒,念頭。
鳴噪:野鴉啼叫。
自:自己。
一作“亦”。
一隻離羣孤鴈,不想飲水,不肯進食,只是低飛哀叫,思念追尋它的同伴。
鴈羣消失在雲海之間,誰來憐惜着天際孤鴈?
放眼望盡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鳴響震山谷,好像聽到同伴叫喚。
野雞不解孤鴈心情,只顧自己鳴噪不停。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