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院落深沈,池塘寂靜。
簾鉤捲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敧,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閒又是三春盡。
簾鉤捲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敧,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閒又是三春盡。
《踏莎行·院落深沉》是南宋詞人洪邁創作的一首詞閨婦懷遠之詞。
上片通過描繪環境,渲染氣氛,暗示出女主人公的孤獨寂寞之感。
下片刻畫人物,揭示閨婦爲傷春懷遠所苦的悲涼心情。
小詞含蓄蘊藉,讀來饒有韻味。
上片通過描繪環境,渲染氣氛,暗示出女主人公的孤獨寂寞之感。
下片刻畫人物,揭示閨婦爲傷春懷遠所苦的悲涼心情。
小詞含蓄蘊藉,讀來饒有韻味。
踏莎行:詞牌名。
亦稱《踏雪行》。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各三仄韻,前後闋開始兩句例用對仗。
深沉:深邃隱蔽。
北宋梅堯臣《邃隱堂》詩:“華宇何深沉,但聞列圖籍。
”
簾鉤:卷掛簾帷的鉤子。
唐王昌齡《青樓怨》詩:“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
寶箏:箏的美稱。
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東西。
這裏指彈箏時的捻、攏、挑等手法。
唐杜甫《題壁上韋偃畫馬歌》詩:“戲拈禿筆掃驊騮,散見麒麟出東壁。
”得:助詞,用在動詞謂語後,表示行爲的實現。
可靈活譯出。
唐聶夷中《詠田家》詩:“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雁:雁柱,指箏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
雁柱的作用是調整音高。
兩宋之交的呂渭老《薄悻》詞:“盡無言、閒品秦箏,淚滿參差雁。
”
篆(zhuàn)香:是用香末盤繞成盤曲狀的爐香。
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滿庭芳》詞:“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消:同“銷”,耗費。
山:指屏風中所畫的山。
五代前蜀牛嶠《菩薩蠻》詞:“畫屏山幾重,窗寒天欲曙。
”空:徒然,無效果。
唐李白《菩薩蠻》詞:“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
釵鳳:指飾有鳳形的頭釵。
釵:古代婦女別在髮髻上的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
唐李洞《贈入內供奉僧》詩:“因逢夏日西明講,不覺宮人拔鳳釵。
”欹(qī):斜,傾側。
鬢(bìn)蟬:即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
亦借指婦女。
南朝梁蕭繹《登顏園故閣》詩:“妝成理蟬鬢,笑罷斂蛾眉。
”
殘紅:落花。
這裏借指憔悴人臉上殘留的脂粉。
立:副詞。
立刻,立即。
唐周繇《送邊上從事》詩:“提筆男兒事,功名立可誇。
”褪:減色,顏色變淡。
南宋陳允平《戀繡衾》詞:“緗桃紅淺柳褪黃,燕初來,宮漏漸長。
”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傳爲古蜀帝所化,其叫聲若“行不得也哥哥”,人們認爲有催歸的意思。
等閒:隨便,輕易。
唐白居易《新昌新居》詩:“等閒栽樹木,隨分佔風煙。
”三春:舊指陰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
東漢班固《終南山賦》文:“三春之季。
孟夏之初,天氣肅清。
周覽八隅。
”盡:終止。
亦稱《踏雪行》。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各三仄韻,前後闋開始兩句例用對仗。
深沉:深邃隱蔽。
北宋梅堯臣《邃隱堂》詩:“華宇何深沉,但聞列圖籍。
”
簾鉤:卷掛簾帷的鉤子。
唐王昌齡《青樓怨》詩:“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
寶箏:箏的美稱。
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東西。
這裏指彈箏時的捻、攏、挑等手法。
唐杜甫《題壁上韋偃畫馬歌》詩:“戲拈禿筆掃驊騮,散見麒麟出東壁。
”得:助詞,用在動詞謂語後,表示行爲的實現。
可靈活譯出。
唐聶夷中《詠田家》詩:“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雁:雁柱,指箏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
雁柱的作用是調整音高。
兩宋之交的呂渭老《薄悻》詞:“盡無言、閒品秦箏,淚滿參差雁。
”
篆(zhuàn)香:是用香末盤繞成盤曲狀的爐香。
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滿庭芳》詞:“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消:同“銷”,耗費。
山:指屏風中所畫的山。
五代前蜀牛嶠《菩薩蠻》詞:“畫屏山幾重,窗寒天欲曙。
”空:徒然,無效果。
唐李白《菩薩蠻》詞:“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
釵鳳:指飾有鳳形的頭釵。
釵:古代婦女別在髮髻上的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
唐李洞《贈入內供奉僧》詩:“因逢夏日西明講,不覺宮人拔鳳釵。
”欹(qī):斜,傾側。
鬢(bìn)蟬:即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
亦借指婦女。
南朝梁蕭繹《登顏園故閣》詩:“妝成理蟬鬢,笑罷斂蛾眉。
”
殘紅:落花。
這裏借指憔悴人臉上殘留的脂粉。
立:副詞。
立刻,立即。
唐周繇《送邊上從事》詩:“提筆男兒事,功名立可誇。
”褪:減色,顏色變淡。
南宋陳允平《戀繡衾》詞:“緗桃紅淺柳褪黃,燕初來,宮漏漸長。
”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傳爲古蜀帝所化,其叫聲若“行不得也哥哥”,人們認爲有催歸的意思。
等閒:隨便,輕易。
唐白居易《新昌新居》詩:“等閒栽樹木,隨分佔風煙。
”三春:舊指陰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
東漢班固《終南山賦》文:“三春之季。
孟夏之初,天氣肅清。
周覽八隅。
”盡:終止。
夜晚的院落幽深隱蔽,池塘寂清謐靜。
我睡不着覺,把窗簾卷掛在簾鉤上,映入眼簾的是滿樹梨花的花影。
手指攏住箏弦,黑暗中箏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調也調不準。
香爐中的盤香耗盡,懶得去添香料,身處屏風旁也徒然感覺到室內的寒涼。
鳳形的頭釵傾側在頭髮的一邊,蟬形的鬢髮髮式零亂不整。
憔悴面孔的脂粉顏色即刻減退,也懶得去照一下鏡子。
月下傳來杜鵑鳥一聲聲催歸的啼叫聲,不經意間,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時光就這樣輕易終結了。
我睡不着覺,把窗簾卷掛在簾鉤上,映入眼簾的是滿樹梨花的花影。
手指攏住箏弦,黑暗中箏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調也調不準。
香爐中的盤香耗盡,懶得去添香料,身處屏風旁也徒然感覺到室內的寒涼。
鳳形的頭釵傾側在頭髮的一邊,蟬形的鬢髮髮式零亂不整。
憔悴面孔的脂粉顏色即刻減退,也懶得去照一下鏡子。
月下傳來杜鵑鳥一聲聲催歸的啼叫聲,不經意間,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時光就這樣輕易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