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翱文
予始讀翱《復性書》三篇,曰:此《中庸》之義疏爾。
智者誠其性,當讀《中庸》;愚者雖讀此不曉也,不作可焉。
又讀《與韓侍郎薦賢書》,以謂翱特窮時憤世無薦己者,故丁寧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
然以韓爲秦漢間好俠行義之一豪俊,亦善論人者也。
最後讀《幽懷賦》,然後置書而嘆,嘆已復讀,不自休。
恨翱不生於今,不得與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時,與翱上下其論也。
凡昔翱一時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韓愈。
愈嘗有賦矣,不過羨二鳥之光榮,嘆一飽之無時爾。
此其心使光榮而飽,則不復雲矣。
若翱獨不然,其賦曰:“衆囂囂而雜處兮,鹹嘆老而嗟卑;視予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
”又怪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後世子孫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爲憂。
嗚呼,使當時君子皆易其嘆老嗟卑之心爲翱所憂之心,則唐之天下豈有亂與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時,見今之事,則其憂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憂也!餘行天下,見人多矣,脫有一人能如翱憂者,又皆賤遠,與翱無異;其餘光榮而飽者,一聞憂世之言,不以爲狂人,則以爲病癡子,不怒則笑之矣。
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歐陽修書。
智者誠其性,當讀《中庸》;愚者雖讀此不曉也,不作可焉。
又讀《與韓侍郎薦賢書》,以謂翱特窮時憤世無薦己者,故丁寧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
然以韓爲秦漢間好俠行義之一豪俊,亦善論人者也。
最後讀《幽懷賦》,然後置書而嘆,嘆已復讀,不自休。
恨翱不生於今,不得與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時,與翱上下其論也。
凡昔翱一時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韓愈。
愈嘗有賦矣,不過羨二鳥之光榮,嘆一飽之無時爾。
此其心使光榮而飽,則不復雲矣。
若翱獨不然,其賦曰:“衆囂囂而雜處兮,鹹嘆老而嗟卑;視予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
”又怪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後世子孫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爲憂。
嗚呼,使當時君子皆易其嘆老嗟卑之心爲翱所憂之心,則唐之天下豈有亂與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時,見今之事,則其憂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憂也!餘行天下,見人多矣,脫有一人能如翱憂者,又皆賤遠,與翱無異;其餘光榮而飽者,一聞憂世之言,不以爲狂人,則以爲病癡子,不怒則笑之矣。
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歐陽修書。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