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玄眞子《漁父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故加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靑篛笠,相隨到處緑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靑篛笠,相隨到處緑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宋神宗元豐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四月,東坡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上闋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光,下闋寫漁父的生活景象。
全詞采用了描寫、聯想的寫作手法,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東坡熱愛自由、熱愛人自然的情懷。
上闋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光,下闋寫漁父的生活景象。
全詞采用了描寫、聯想的寫作手法,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東坡熱愛自由、熱愛人自然的情懷。
浣溪沙:詞牌名。
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
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
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謡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録毛平珪、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呉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
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浣紗石」。
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卽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
一説浣紗溪卽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
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卽詠西子浣紗之溪。
又,近人梁啓勛《詞學·調名》云:「《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査《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絶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勛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尙有異文,故梁説僅備參考。
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
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
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淸和風裏緑蔭初」句,名《淸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玄眞子《漁父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故加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題作「漁父」。
毛本題作:「玄眞子《漁父詞》云:『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語妙絶,恨莫能歌者,故增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又毛本原注:「或刻山谷詞。」《全宋詞》修訂本該詞後注云:「此首別誤入《豫章黃先生詞》。」《全宋詞》黃山谷名下該詞存目。
按《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巻三十九》引《夷白堂小集》亦謂該詞係黃山谷作。
宋人呉虎臣《能改齋漫録·巻十六·〈樂府·水光山色漁父家風〉》引徐師川跋可資參考。
玄眞子:龍楡生箋引《新唐書·巻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張志和傳〉》:「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
始名龜齡。
……母夢楓生腹上而產志和。
十六擢明經,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賜名。
後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著《玄眞子》,亦以自號。
……顏眞卿爲湖州刺史値志和來謁,眞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
嘗撰《漁歌》,憲宗圖眞求其歌,不能致。
李德裕稱志和『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嚴光之比』云。」
西塞山、散花洲:傅子立注:「舊注云:『西塞山、散花洲皆在豫章。
』按『西塞山』乃唐張志和《漁父詞》首句,若『散花洲』乃在伍洲之下。
公集中有與王齊萬詩,且云『寓居武昌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
』齊萬,蜀人,公嘗往來其家。
嘗爲王氏作門符對云:『湖外秋風聚螢苑,門前春浪散花洲。
』謂此也。」劉尚榮按:「張志和詞中西塞山,在今浙江省,『乃湖州磁湖鎭道士磯也』,見《東坡詩集·巻三十三·又書王晉卿畫四首》中《西塞風雨》趙次公注,有《方輿勝覽·巻四·〈浙西路·安吉州·西塞山〉》爲證。
東坡詞中西塞山,在今湖北省武昌東八十五里,竦峭臨江,見《元和郡縣圖志·巻二十八·〈江南道·武昌縣·西塞山〉》。
二者均與豫章無關。
又王齊萬,字子辯,嘉州犍爲人。
《東坡詩集·巻二十》有《王齊萬秀才寓居武昌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伍子胥奔呉所從渡江也》詩。
《能改齋漫録·巻十四·〈記文·東坡戲書〉》:『王文甫所居在黃之車湖,卽車武子故居,宅枕大江,卽散花洲也。
』又名散花灘。
歐陽文忠《集古録·巻七·唐裴虬〈怡亭銘〉》:『怡亭在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謂其地爲呉王散花灘。
』」
桃花流水:傅子立注:「《漢·溝洫(xù)志》:『杜欽云: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
』注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蓋桃方華時,旣有雨水,川谷冰泮,衆流猥集,玻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
』」劉尚榮按:「見《漢書·巻二十九·溝洫(xù)志》並顏師古注。」
斜風細雨:傅子立注:「唐開元間,隱者張志和爲顏魯公門下詩酒客,魯公爲豫章太守。
一日宴集,坐客皆作《漁父詞》,志和詞曰:『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靑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劉尚榮按:「詞見《樂府詩集·巻八十·〈雜歌謠辭·歌辭〉》,題作《漁父歌》;別見《全唐詩·巻三百〇八》。
又,《新唐書·巻一百五十三·顏眞卿傳》,無『爲豫章太守』仕履;《新唐書·巻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張志和傳〉》,足跡未及於豫章。
傅注有誤。」
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
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
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謡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録毛平珪、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呉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
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浣紗石」。
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卽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
一説浣紗溪卽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
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卽詠西子浣紗之溪。
又,近人梁啓勛《詞學·調名》云:「《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査《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絶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勛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尙有異文,故梁説僅備參考。
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
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
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淸和風裏緑蔭初」句,名《淸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玄眞子《漁父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故加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題作「漁父」。
毛本題作:「玄眞子《漁父詞》云:『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語妙絶,恨莫能歌者,故增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又毛本原注:「或刻山谷詞。」《全宋詞》修訂本該詞後注云:「此首別誤入《豫章黃先生詞》。」《全宋詞》黃山谷名下該詞存目。
按《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巻三十九》引《夷白堂小集》亦謂該詞係黃山谷作。
宋人呉虎臣《能改齋漫録·巻十六·〈樂府·水光山色漁父家風〉》引徐師川跋可資參考。
玄眞子:龍楡生箋引《新唐書·巻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張志和傳〉》:「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
始名龜齡。
……母夢楓生腹上而產志和。
十六擢明經,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賜名。
後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著《玄眞子》,亦以自號。
……顏眞卿爲湖州刺史値志和來謁,眞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
嘗撰《漁歌》,憲宗圖眞求其歌,不能致。
李德裕稱志和『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嚴光之比』云。」
西塞山、散花洲:傅子立注:「舊注云:『西塞山、散花洲皆在豫章。
』按『西塞山』乃唐張志和《漁父詞》首句,若『散花洲』乃在伍洲之下。
公集中有與王齊萬詩,且云『寓居武昌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
』齊萬,蜀人,公嘗往來其家。
嘗爲王氏作門符對云:『湖外秋風聚螢苑,門前春浪散花洲。
』謂此也。」劉尚榮按:「張志和詞中西塞山,在今浙江省,『乃湖州磁湖鎭道士磯也』,見《東坡詩集·巻三十三·又書王晉卿畫四首》中《西塞風雨》趙次公注,有《方輿勝覽·巻四·〈浙西路·安吉州·西塞山〉》爲證。
東坡詞中西塞山,在今湖北省武昌東八十五里,竦峭臨江,見《元和郡縣圖志·巻二十八·〈江南道·武昌縣·西塞山〉》。
二者均與豫章無關。
又王齊萬,字子辯,嘉州犍爲人。
《東坡詩集·巻二十》有《王齊萬秀才寓居武昌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伍子胥奔呉所從渡江也》詩。
《能改齋漫録·巻十四·〈記文·東坡戲書〉》:『王文甫所居在黃之車湖,卽車武子故居,宅枕大江,卽散花洲也。
』又名散花灘。
歐陽文忠《集古録·巻七·唐裴虬〈怡亭銘〉》:『怡亭在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謂其地爲呉王散花灘。
』」
桃花流水:傅子立注:「《漢·溝洫(xù)志》:『杜欽云: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
』注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蓋桃方華時,旣有雨水,川谷冰泮,衆流猥集,玻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
』」劉尚榮按:「見《漢書·巻二十九·溝洫(xù)志》並顏師古注。」
斜風細雨:傅子立注:「唐開元間,隱者張志和爲顏魯公門下詩酒客,魯公爲豫章太守。
一日宴集,坐客皆作《漁父詞》,志和詞曰:『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靑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劉尚榮按:「詞見《樂府詩集·巻八十·〈雜歌謠辭·歌辭〉》,題作《漁父歌》;別見《全唐詩·巻三百〇八》。
又,《新唐書·巻一百五十三·顏眞卿傳》,無『爲豫章太守』仕履;《新唐書·巻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張志和傳〉》,足跡未及於豫章。
傅注有誤。」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
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
斜風夾雜着細雨,過着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
斜風夾雜着細雨,過着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