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峯。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峯。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
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着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全詩風格清麗,充滿着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着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全詩風格清麗,充滿着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不遇:沒有遇到。
吠:狗叫。
桃花帶露濃:一作「桃花帶雨濃」。
樹深:樹叢深處。
青靄:青色的雲氣。
倚:靠。
不遇:沒有遇到。
吠:狗叫。
桃花帶露濃:一作「桃花帶雨濃」。
樹深:樹叢深處。
青靄:青色的雲氣。
倚:靠。
流水淙淙,隱約可辨犬吠之聲;桃花灼灼,帶露更顯豔麗之色。
樹林幽深,鹿兒時隱時現。
正午時分,溪邊不聞鐘聲。
野竹分開雲霧穿入青天,飛泉掛在碧綠山峯。
道士身經何處?無人能夠知曉。
只能獨自身靠古松,默默排遣無端愁緒。
樹林幽深,鹿兒時隱時現。
正午時分,溪邊不聞鐘聲。
野竹分開雲霧穿入青天,飛泉掛在碧綠山峯。
道士身經何處?無人能夠知曉。
只能獨自身靠古松,默默排遣無端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