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一 · 日月湖
寧波府城內,近南門,有日月湖。
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
二湖連絡如環,中亙一堤,小橋紐之。
日湖有賀少監祠。
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
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
季真乞鑑湖歸老,年八十餘矣。
其《回鄉》詩曰:“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歸老,不爲早矣,乃時人稱爲急流勇退,今古傳之。
季真曾謁一賣藥王老,求衝舉之術,持一珠貽之。
王老見賣餅者過,取珠易餅。
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
王老曰:“慳吝未除,術何由得!”乃還其珠而去。
則季真直一富貴利祿中人耳。
《唐書》入之《隱逸傳》,亦不倫甚矣。
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圍湖岸,亦間植名花果木以縈帶之。
湖中櫛比者皆士夫園亭,臺榭傾圮,而松石蒼老。
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
四明縉紳,田宅及其子,園亭及其身。
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園亭亦聊且爲之,如傳舍衙署焉。
屠赤水娑羅館亦僅存娑羅而已。
所稱“雪浪”等石,在某氏園久矣。
清明日,二湖遊船甚盛,但橋小船不能大。
城牆下趾稍廣,桃柳爛漫,遊人席地坐,亦飲亦歌,聲存西湖一曲。
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
二湖連絡如環,中亙一堤,小橋紐之。
日湖有賀少監祠。
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
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
季真乞鑑湖歸老,年八十餘矣。
其《回鄉》詩曰:“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歸老,不爲早矣,乃時人稱爲急流勇退,今古傳之。
季真曾謁一賣藥王老,求衝舉之術,持一珠貽之。
王老見賣餅者過,取珠易餅。
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
王老曰:“慳吝未除,術何由得!”乃還其珠而去。
則季真直一富貴利祿中人耳。
《唐書》入之《隱逸傳》,亦不倫甚矣。
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圍湖岸,亦間植名花果木以縈帶之。
湖中櫛比者皆士夫園亭,臺榭傾圮,而松石蒼老。
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
四明縉紳,田宅及其子,園亭及其身。
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園亭亦聊且爲之,如傳舍衙署焉。
屠赤水娑羅館亦僅存娑羅而已。
所稱“雪浪”等石,在某氏園久矣。
清明日,二湖遊船甚盛,但橋小船不能大。
城牆下趾稍廣,桃柳爛漫,遊人席地坐,亦飲亦歌,聲存西湖一曲。
暂无
賀少監:即賀知章,做過少監的官職。
黃冠:道士的帽子,此處借指道士。
櫛(zhì)比:形容排列很密。
圮(pǐ):坍塌。
凌霄:也叫紫葳。
落葉藤本植物。
常栽培在庭院中,可觀賞。
縉(jìn)紳:古代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的代稱。
及其身: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後埋葬於此)。
西湖:一支明代南曲。
黃冠:道士的帽子,此處借指道士。
櫛(zhì)比:形容排列很密。
圮(pǐ):坍塌。
凌霄:也叫紫葳。
落葉藤本植物。
常栽培在庭院中,可觀賞。
縉(jìn)紳:古代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的代稱。
及其身: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後埋葬於此)。
西湖:一支明代南曲。
寧波府城裏面,靠近城南門的地方,有個日月湖。
日湖是圓形的,稍微小點,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長形的,面積稍大,所以叫“月湖”。
兩個湖連在一塊就像一個圓環,中間隔着一道湖堤,小橋像紐帶一樣跨在上面。
日湖邊上有賀知章的祠堂。
賀知章的塑像身着寬長的朝服,一點都沒有道士的架勢。
祠堂中刻着唐玄宗爲他寫的《餞行》詩,表示他的榮耀。
賀知章請求回鑑湖老家養老,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
他的《回鄉》詩說:“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才告老回家,不算早了,當時人卻稱他是急流勇退,世代相傳。
賀知章曾經拜訪一個賣藥的姓王的老者,求延年益壽的方法,拿一個珍珠送給他。
老者看見賣餅的人路過,就用珍珠換了餅吃。
賀知章不好意思開口,非常懊惱悔恨。
老者說:“吝嗇的毛病沒有除去,長生的辦法從哪來呢!”於是把珍珠還給他走了。
這麼說賀知章只不過是一個追求富貴利祿的人了。
把《賀知章傳》歸入《唐書》的《隱逸傳》,也算是很不倫不類了。
月湖一湖浩蕩的湖水,明亮閃耀惹人可愛,直通南城。
城下面種植的桃樹柳樹密密麻麻,不滿在湖岸四周,中間也種植了名花果木來穿插。
湖中麟次櫛比的都是官人們修的園亭,樓臺都已傾斜破敗,而松樹石頭依然蒼翠悠久。
石頭上的凌霄藤有像斗一樣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
四明一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給後代,園亭留給自己來埋葬。
就像平泉別墅一樣,大多歸屬變換不定,所以園亭也姑且這樣,就像驛館衙門。
屠赤水娑羅館也只剩下娑羅一個了。
所謂的“雪浪”等石頭,在其中一家的園林裏面很久了。
清明時節,兩個湖裏的遊船非常多,但橋太小所以船都不大。
城牆下走得稍遠一點,桃花爛漫柳樹成蔭,遊人席地而坐,一邊飲酒一邊唱歌,有一首歌被錄入《西湖》裏面。
日湖是圓形的,稍微小點,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長形的,面積稍大,所以叫“月湖”。
兩個湖連在一塊就像一個圓環,中間隔着一道湖堤,小橋像紐帶一樣跨在上面。
日湖邊上有賀知章的祠堂。
賀知章的塑像身着寬長的朝服,一點都沒有道士的架勢。
祠堂中刻着唐玄宗爲他寫的《餞行》詩,表示他的榮耀。
賀知章請求回鑑湖老家養老,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
他的《回鄉》詩說:“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才告老回家,不算早了,當時人卻稱他是急流勇退,世代相傳。
賀知章曾經拜訪一個賣藥的姓王的老者,求延年益壽的方法,拿一個珍珠送給他。
老者看見賣餅的人路過,就用珍珠換了餅吃。
賀知章不好意思開口,非常懊惱悔恨。
老者說:“吝嗇的毛病沒有除去,長生的辦法從哪來呢!”於是把珍珠還給他走了。
這麼說賀知章只不過是一個追求富貴利祿的人了。
把《賀知章傳》歸入《唐書》的《隱逸傳》,也算是很不倫不類了。
月湖一湖浩蕩的湖水,明亮閃耀惹人可愛,直通南城。
城下面種植的桃樹柳樹密密麻麻,不滿在湖岸四周,中間也種植了名花果木來穿插。
湖中麟次櫛比的都是官人們修的園亭,樓臺都已傾斜破敗,而松樹石頭依然蒼翠悠久。
石頭上的凌霄藤有像斗一樣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
四明一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給後代,園亭留給自己來埋葬。
就像平泉別墅一樣,大多歸屬變換不定,所以園亭也姑且這樣,就像驛館衙門。
屠赤水娑羅館也只剩下娑羅一個了。
所謂的“雪浪”等石頭,在其中一家的園林裏面很久了。
清明時節,兩個湖裏的遊船非常多,但橋太小所以船都不大。
城牆下走得稍遠一點,桃花爛漫柳樹成蔭,遊人席地而坐,一邊飲酒一邊唱歌,有一首歌被錄入《西湖》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