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 丁丑七夕
誰送涼蟾消夜暑。
河漢迢迢,牛女何曾渡。
乞得巧來無用處,世間枉費閒針縷。
人在江南煙水路。
頭白鴛鴦,不道分飛苦。
信遠翻嗔烏鵲誤,眉山暗鎖巫陽雨。
河漢迢迢,牛女何曾渡。
乞得巧來無用處,世間枉費閒針縷。
人在江南煙水路。
頭白鴛鴦,不道分飛苦。
信遠翻嗔烏鵲誤,眉山暗鎖巫陽雨。
暂无
凉蟾:指秋月。
古人傳説月中有蟾蜍,故稱。
「河漢迢迢,牛女何曾渡」句:用牛郎、織女故事。
民間傳説,織女是天帝的孫女,與牛郎結合後,不再給天帝織雲錦,天帝用天河將他們隔開,衹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相會時喜鵲在銀河上給他們搭橋,稱爲鵲橋。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乞得巧來無用處,世間枉費閑針縷」句:指乞巧舊俗。
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嚮織女星乞求智巧。
南朝·宗懍《荆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爲符應。」唐·林智周《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人在江南煙水路」句:化自晏小山《蝶戀花》詞:「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頭白鴛鴦,不道分飛苦"句:化自賀方回《鷓鴣天》:「頭白鴛鴦失伴飛。」
「信遠翻嗔烏鵲誤」句:古以鵲噪而行人至,因常以烏鵲預示遠人將歸。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靈鵲喜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爲喜兆,故謂靈鵲報喜。」 此外,本句化自宋·趙德麟《蝶戀花》:「遠信還因歸燕誤。」
眉山:女子秀麗的雙眉。
典自《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
巫陽雨:用巫山神女典。
戰國·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
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古人傳説月中有蟾蜍,故稱。
「河漢迢迢,牛女何曾渡」句:用牛郎、織女故事。
民間傳説,織女是天帝的孫女,與牛郎結合後,不再給天帝織雲錦,天帝用天河將他們隔開,衹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相會時喜鵲在銀河上給他們搭橋,稱爲鵲橋。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乞得巧來無用處,世間枉費閑針縷」句:指乞巧舊俗。
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嚮織女星乞求智巧。
南朝·宗懍《荆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爲符應。」唐·林智周《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人在江南煙水路」句:化自晏小山《蝶戀花》詞:「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頭白鴛鴦,不道分飛苦"句:化自賀方回《鷓鴣天》:「頭白鴛鴦失伴飛。」
「信遠翻嗔烏鵲誤」句:古以鵲噪而行人至,因常以烏鵲預示遠人將歸。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靈鵲喜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爲喜兆,故謂靈鵲報喜。」 此外,本句化自宋·趙德麟《蝶戀花》:「遠信還因歸燕誤。」
眉山:女子秀麗的雙眉。
典自《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
巫陽雨:用巫山神女典。
戰國·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
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