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
莊子曰:“諾。
周善爲劍。
”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爲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
”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
莊子曰:“望之久矣。
”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
王曰:“願聞三劍。
”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爲鋒,齊岱爲鍔,晉衞爲脊,周宋爲鐔,韓魏爲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劍也。
”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爲鋒,以清廉士爲鍔,以賢良士爲脊,以忠聖士爲鐔,以豪桀士爲夾。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此諸侯之劍也。
”
王曰: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
莊子曰:“諾。
周善爲劍。
”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爲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
”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
莊子曰:“望之久矣。
”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
王曰:“願聞三劍。
”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爲鋒,齊岱爲鍔,晉衞爲脊,周宋爲鐔,韓魏爲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劍也。
”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爲鋒,以清廉士爲鍔,以賢良士爲脊,以忠聖士爲鐔,以豪桀士爲夾。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此諸侯之劍也。
”
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