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余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輙掌录之,已复死心。
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时,弋一二言拈题纸屏上,语不敢文,庶使异日,子孙躬耕之暇,若粗识数行字者,读之了了也。
如云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则吾岂敢[疑缺]
吾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吾本薄德,人宜行惜福事。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偶与诸友登塔,绝顶谓云:大抵做向上人,决要士君子鼓舞。
只如此塔甚高,非与诸君乘兴览眺,必无独登之理。
既上四五级,若有倦意又须赖诸君怂恿,此去绝顶不远。
既到绝顶,眼界大,地位高,又须赖诸君提撕警惺,跬步少差,易至倾跌。
只此便是做向上一等人榜样也。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
即此便是立命。
吴芾云:与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
李衡云:与其进而负于君,不若退而合于道。
二公南宋人也,合之可作出处铭。
名利坏人,三尺童子皆知之。
但好利之弊使人不复顾名,而好名之过又使人不复顾君父,世有妨亲命。
以洁身讪朝庭以卖直者。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
甚矣!有味于淡也。
贤人君子专要扶公论正易之。
所谓扶阳也。
清苦是佳事,虽然天下岂有薄于自待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
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黄帝云:行及乘马不用回顾,则神去令人回顾。
功名富贵而去其神者岂少哉?
士大夫当有忧国之心不当有忧国之语。
属官论劾上司时论以为快。
但此端一开,其始则以廉论贪,其究必以贪论贪矣。
又其究必以贪论廉矣。
使主上得以贱视大臣,而宪长与郡县和同为政可畏也。
责备贤者毕竟非长者言。
做秀才,如处子,耍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广志远愿,规造巧异,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岂惟刀钱田宅,若乃组织文字,以冀不朽至于镂肺镌肝,其为广远巧异,心滋甚,祸滋速。
大约评论古今人物不可,便轻责人以死。
治国家有二言,曰:忙时闲做,闲时忙做。
变气质有二言,曰:生处渐熟,熟处渐生。
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
火丽于木丽于石者也。
方其藏于木石之时,取木石而投之水,水不能克火也一付于物即童子得而扑灭之矣。
故君子贵翕聚而不贵发散。
甔甔子每教人养喜